【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粽子主原料為糯米,腸胃不易消化,不少愛吃粽子的民眾可說對粽子又愛又怕,過去甚至傳出有剛動完大腸癌手術的病人,吃下粽子後死亡的案例。腸胃科醫師建議,吃粽子應把握適時、適量、均衡原則,就能安心健康享受美味。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蘇育正指出,一般民眾若腸胃不好、易腹脹、胃食道逆流,或有慢性胃炎者,吃下不易消化的糯米,會使食物滯留在胃的時間增長,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
此外,一般人東西吃下肚,胃部大約3、4小時就可將食物消化完畢,但中老年人消化功能不佳,有時要7、8小時才能消化完,也不得不忍痛拒絕粽子的美味。
尤其,粽子常使用的豬肉、蛋黃、魷魚等內餡,油脂含量和熱量高,加上辛辣類沾醬,也會使胃酸大量分泌,傷害胃和十二指腸黏膜,胃酸更容易逆流至食道,造成逆流性食道炎。
蘇育正說,粽子不是完全不能吃,不過對於中老年人或腸胃功能先天不佳者,應把握適時、適量、均衡等原則,包括睡前2至3小時不要吃粽子,細嚼慢嚥、一次不吃太多顆,並搭配蔬菜和水果一起食用,也可增加飽足感,不會吃下太多糯米。
至於有腸胃道術後病人食用粽子後疑似發生腸阻塞而休克過世的傳聞,蘇育正則認為應與粽子本身無關,而可能與食物變質、細菌感染有關。不過蘇育正也強調,術後病人胃腸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本來就應以低渣飲食為主,他並不建議此類病人因嘴饞而應景食用粽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