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許清練/高市三民】
上課時,我對學生說:「吃米會長壽。」學生滿臉狐疑,我解釋:「米字類似『八十八』的組合,日本人稱88歲生日為米壽,有向上天稟告能再吃米飯之意,期望能長命百歲。」學生臉上頓時綻放笑容。
家父去年過完米壽,他從小酷愛米食,但生長在艱困的環境,三餐難得溫飽。地瓜是那個年代民眾的主食,甚至削成片狀與條狀,加以曬乾保存,以備不時之需。
家鄉金門不產米,小時候我們偶爾吃到「戰備米」,那是儲存約三年的戰備糧。戰備米常常已長出白色的米蟲,母親常要加以篩撿,有時農事一忙沒空篩撿,只好閉著眼睛把稀飯喝下去。直到胡璉司令官推出「一斤高粱換一斤米」的政策,我們才較有機會吃到米。
我們一家人都愛米食,從米飯、米粉、粄條到年糕、麻糬、湯圓、米果,無一不愛。早餐女兒喜歡吃飯糰,兒子喜歡吃壽司,偶爾我們會去買爆米香、米苔目、竹筒飯回來大快朵頤一番。
過年時,父親會做八寶飯,兒孫們吃得精光。近年父親年事已高,常喝的是米漿,常吃的是廣東粥。
從正餐到點心,從白米到胚芽米、從家常料理到餐廳美食,多樣化的米食滿足了我們味蕾,溫暖了我們的胃,關照了我們的健康,讓我們精神充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