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孫亦文/北市大安】
我出身軍人家庭,早年軍人待遇低、軍眷的柴米油鹽都配給到家。每月配給的米雖夠吃,但米質不佳,常有小碎石、稻穀摻雜其間,所以洗米時總要多洗幾次,得細心把這些雜質撿出來。不過難免有「漏網之魚」,吃飯時還是會經常吃到,久而久之也就見怪不怪。
此外,配給的米都是在來米,口感不佳。但早年物資缺乏,飯多菜少,縱使米飯不大好吃,我和兄姊們還是餐餐大口吃飯,否則就會餓肚子。
後來軍人生活改善,家中不再吃配給米,自己買來的精白蓬來米香Q軟嫩,比配給米好吃多了。隨著時代進步,主食多元化,麵食、雜糧、西式食品大行其道,米飯吃的越來越少。
婚後自己成立小家庭,妻兒們菜吃得較飯多;兒子們出國後,只有夫妻兩人,妻幾乎不吃米飯,只吃菜,現在我買一包4或5公斤的小包裝米,竟可吃一、兩個月。回想過去吃在來米、飯碗中撿砂石的艱苦日子,現在天天有白淨香醇的高級米可吃,吃飯是件多麼幸福的事!豈能不珍惜?
我已年過六十,還是最愛吃米食,一餐至少可吃兩碗飯。為了養生,有時我會買包胚芽米或糙米,摻在白米中炊煮,讓營養加值。
所以,別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只要有心,多吃幾口飯,何難之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