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出版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晨星出版
【聯合新聞網/文、圖/摘自《停止喝過多的水》/石原結實 著/晨星出版】
最近這十年多來,到處都能聽到醫師指示人們「要讓血液清澈,就必須盡量攝取水分」,讓不少人即使不想喝水,也會強迫自己喝。
尤其半夜起來上廁所的次數較多,醫師更會要求「多攝取水分以補足被排出的尿液」,所以很多人儘管根本不想喝,但還是在晚上睡前以及半夜,甚至早上一起床就立刻喝水。
這種「刻意喝水」的習慣,已成為大多數日本人澈底執行的工作,但令人擔憂的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等血栓症,卻始終沒有減少,反而日漸增加。由此可見,「多攝取水分」就能預防血栓的說法,不見得一定正確。
究竟喝下水後,水分是否真能順利成為血液裡所需的水分,幫助血液變清澈?現代醫學的指導方針是:
「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就會引發『脫水』現象。」→「容易造成血液結塊的情形。」→「所以必需充分攝取水分。」
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等血栓症,最常發生在清晨到上午九點之間,可見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體溫和氣溫較低的緣故。就像「把水冰凍後會變成冰塊」,或是「把食物放進冷凍室裡就會變硬」一樣,所有物體「只要冷卻後就會變硬」,「水」會造成身體冰冷,所以甚至可以推斷,如果水分攝取過多,反而容易造成結塊(血栓)。
總之,當體內發生脫水現象時,身體只會出現「口渴、乏尿、口乾舌燥、衰弱、精神障礙」等症狀,可見血栓症並非缺乏水分所引起,反而是「冰冷」造成的。
所以,若是因為擔心會引發血栓症,無論如何都想逼自己補充水分的話,不妨在符合下列條件的情況下攝取水分:
‧能溫熱身體的東西
‧能被胃腸裡的血液充分吸收、並被體內細胞充分利用的東西
‧最後能成為尿液被排出體外的東西
攝取「能溫熱身體,而且容易被吸收,同時具有利尿作用」的水分,具體內容如下:
‧紅茶、生薑紅茶
‧生薑湯
‧梅醬番茶(番茶加酸梅和醬油)
‧花草茶
‧昆布茶
只要利用這些食物來攝取水分(製作方法與飲用方法,將詳述於後),即使依照現代醫學的指示「確實」攝取水分,也能充分被身體利用與排泄,自然就不會引發水毒症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