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潘金蓮的餃子》,作者李舒】
一只柑子引發的耳光
讀《金瓶梅》,最怕見潘金蓮數吃食,一數,我便心一沉-要打人了。
第一次是在第八回,潘金蓮蒸了三十個餃子,等著西門慶來吃。武大郎和前妻所生的女兒迎兒偷吃了一個。結果潘金蓮「用纖手一數」,發現少了,把迎兒「拿馬鞭子打了二三十下」,又「掐了兩道血口子」。
到了第七十三回,金蓮的母親潘姥姥來探望,潘金蓮拿水果招待她,結果又「數了數兒,少了一個柑子」。秋菊不肯承認,被春梅在袖管裡搜出柑皮,氣得潘金蓮「盡力臉上擰了兩把,打了兩下嘴巴」。頭次打迎兒,多半是撒氣,為的是西門慶久久不來,又得知他背信負心,娶了孟玉樓。這次為了一個柑子打秋菊時,潘金蓮的頭號敵人李瓶兒已死,她重得西門慶寵愛,究竟有什麼緣由?
這只柑子,乃是西門慶正妻吳月娘的丫鬟玉簫相贈。玉簫與潘金蓮素來交好,聽說潘姥姥來,便送了四樣果品:蘋果、石榴、柑和蜜餞。其他三樣數目未知,柑卻只有「兩只」。《金瓶梅》中出現柑的次數不多,除了這次,還有第三十一回裡,仍是玉簫乘著西門慶設宴混亂之際,「拿下一銀壺執酒,並四個梨一個柑子」,送給自己的心上人書童吃。
《金瓶梅》中的果品何其之多,乾鮮果品,粗粗數來,大約有二十一種。從第一回西門慶熱結十兄弟筵席上的「果品」,到九十九回中韓道國上街去買「果子來配酒」,全書二百多個飲酒場面中,果品都少不了。最常見的乃是桃、李、蘋果,但提及柑的只這兩處,且明寫數目,一次一只,一次兩只,都顯得十分金貴。
柑與橘常混稱為柑橘,其實二者略有區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曾經根據果皮特徵,區分了柑橘的形態:「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內多筋脈,其味苦辛;柑皮紋粗,色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厚而虛,紋更粗,色黃,內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別之,即不差矣。」
在古代,柑一直是果中佳品,《新唐書》中,出產於「蘇州、湖州、溫州」等地的乳柑一直是貢品,《續通志.蕭嵩傳》中也有「荊州進黃柑,帝以紫粉包賜之」。
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提及,種柑橘一畝,「比田一畝利數倍,而培治之功亦數倍於田」。明朝時,何喬遠《閩書》記載:「近時天下之柑,以浙之衢州,閩之漳州為最。」因為種植柑橘的效益比種植其他農作物要高,衢州農民曾經以種柑的收益來充田租。
柑橘只產於南方,果實嬌嫩,容易腐爛,包裝和運輸均屬不易。清朱彝尊《曝書亭集》記載:「隋文帝好食柑,蜀中摘黃柑。以蠟封其蒂獻之。」到了唐朝,根據《大唐新語》記載:「益州每歲進柑子,皆以紙裹之。他時長吏嫌紙不敬,代以細布。」運輸的路徑,主要是透過海運至杭州,再透過京杭大運河運至京師。亦有陸路,比如永嘉柑橘,乃是從永嘉到處州麗水轉金華,至杭州一路向北至京師。
西門慶家住山東,新鮮柑橘在本地確實不是尋常果品,所以在西門家,大約只有主人和主母可以享用,潘金蓮雖然受到西門慶的寵愛,卻也不能時常吃到柑。
所以,別的果品數目不記得,只對兩只柑分外留心,打完秋菊後,潘金蓮還把「那一個柑子平分兩半」,給春梅吃。雖然「春梅也不瞧,接過來似有如無,掠在抽屜內」,但明眼人都知,金蓮待春梅真是與旁人不同。
不過,話說回來,金蓮這次打人,也不全是因為柑橘貴重。當日家中為了孟玉樓生日設宴,大家團圓歡喜,唯有西門慶,點了一支「憶吹簫,玉人何處也」,思念的乃是去世的李瓶兒,金蓮冰雪聰明,怎麼品不出其中滋味。兩回打人,都為了負心的浪子,這是我心痛金蓮之處。所以,雖然把秋菊打得「臉脹腫」,還是捨不得怪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