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端午不免俗要吃粽子,除了熱量高,以中醫的觀點,天氣熱又吃溫熱性的粽子,就更難消化,竹葉就有清熱、降火及消暑作用。炎熱、食欲不佳愛吃辣、酸等重口味食物,也不利於夏季養生,特別是老人、腸胃不佳者,一定要減少刺激性食物,在飲食上,仍要注意均衡攝取。
此外,炎熱的夏季,特愛冰冷飲灌下肚,似乎能迅速消暑、但其實不能真正解渴,黃景軍建議,胃中一把火,冰飲下肚滅了火,身體會告訴大腦,「我們還要再起火」,反而是火上加火,20度C的冷水,即可降溫,也不容易喝了更渴。
黃景軍說,才開始變熱,就陸續出現不少中暑患者,還有人誤認為感冒,甚至有人擔心是不是新流感。中暑症狀與感冒初期的確有點相似,主要會出現體溫升高、皮膚冒冷汗、皮膚表面濕冷、呼吸急促或頭暈、頭重吃不下,但並不是感冒的發燒、也不會出現肌肉痠痛。
避免中暑,要先解除迷思,其實多數的中暑患者都是長時間待在空氣對流不佳的地方,例如潮濕的廚房,不容易排汗,但待在冷氣房也可能中暑,主要是流汗太少、體溫調節能力出問題加上水分不足,特別是頻繁出入冷氣房,一下冷一下熱,更容易中暑,最好還是以吹風為主,讓身體自然平衡,或在進入冷氣房前,將汗擦乾,讓毛孔收縮。
※延伸閱讀》
‧五穀粽最養生 腎臟病人忌口
.蔬菜水果相伴 健康過端午
【2009/05/16 聯合報】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