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熱量標示不含食材,熱量差很大!衛福部食藥署三年前規範,連鎖飲料業者在店面明顯處標示飲料糖量與熱量,但考量業者難計算珍珠、紅豆等糖量,因此這些都免標示。董氏基金會走上街頭實測發現,同款飲料有含或不含食材配料,其熱量最高可相差4.2倍,容易使消費者低估攝取糖量與熱量,許多飲料只要喝上一杯,就超過成人每日糖量攝取上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今年5、6月間,針對大台北地區18間常見連鎖手搖杯飲料店進行調查,共計調查31個據點,並根據熱銷品項隨機抽驗67款飲料的糖量與熱量。
結果發現標示亂糟糟,有的廠商只標糖量但沒標容量,有的廠商只標熱量但沒標糖量,有的廠商標示的糖量、熱量兜不起來,還有3間廠商至今未依規定標示。
此外,不少飲料的配料糖量熱量高,像是珍珠、紅豆、芋圓等,在上述實測中,珍珠布丁奶茶、四季春珍波椰、紅豆奶茶、抹茶奶霜星冰樂、黑糖冬瓜仙草等,只要喝上一杯,就超過每日建議攝取糖量的上限。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指出,國健署建議,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攝取總熱量2000大卡為例,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約50公克)。以上述測得以含糖量最高的珍珠布丁奶茶為例,含糖量高達91克、相當於20克方糖,糖攝取量,喝上一杯就超過建議攝取量近2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認為,攝取過量的糖造成健保嚴重負擔,應從源頭課徵糖稅。前消基會董事長、律師李鳳翱也表示,課徵糖稅是國際間常用的減糖策略,以價制量來降低民眾購買不健康的食物,特別台灣手搖杯飲料市場蓬勃發展,其市占率、營業額等與包裝飲料廠商已不分軒輊,但政府在管理兩者的差異甚大,手搖飲的管理相對寬鬆,強烈建議政府首先應讓同性質的廠商被公平地管理。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