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長輩常說「多吃魚會變聰明」,鼓勵孕婦和幼兒吃魚補充DHA等營養,但既定印象可能要被更正了!食藥署飲食指南和專家打破舊思維提醒,大型魚多吃,反而可能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和幼兒智力發展。
食藥署日前發布「魚類攝食指南」建議,孕婦、育齡婦女每周至少均衡攝取7至9份魚類,1至6歲兒童則為2至3份,但提醒部分大型掠食性魚類蓄積較高濃度甲基汞等重金屬,對胎兒和幼童神經發育恐危害,應避免攝食沙魚、旗魚、鮪魚及油魚。
南投醫院內科及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證實說,近年因工業化汙染,含汞廢水排至溝渠進入溪河湖海後,無機汞離子經微生物作用轉化成「甲基汞」,易存在水中,魚蝦吞食後累積毒素,經食物鏈最後堆積在較高階的大型魚類,人類食用會存至大腦。
甲基汞被攝入後殘留體內,難以被排出,胎兒與幼童因腦部發育尚未完全,應避免大型魚類如沙魚、旗魚、鮪魚及油魚攝取,影響智力和腦部發育,已建議訂出適當攝取量。
南投醫院指出,孕婦、育齡婦女每周攝食大型魚類量不宜超過35至70克,6歲以下兒童每月不宜逾35克,能不吃最好,可多挑選不同種類的魚,不要連續食用同種海鮮,可降低身體累積相同汙染物的風險。
編輯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