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萃、冰滴、氮氣冰咖啡,你都搞懂了嗎?
雖然低溫下萃取速度緩慢,但風味上,由於高溫較容易會讓咖啡中的單寧酸分解為焦梧酸,產生酸感和苦澀感,低溫萃取咖啡相較起來風味更加甘醇而頗受歡迎。常見冷釀咖啡、冰美式咖啡、冰滴咖啡等,雖然都是低溫產品,但製程與風味卻都大不同。
冷萃/冷釀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概念類似於冷泡茶,萃取過程先將咖啡豆研磨、注入冷水,於低溫環境中浸泡至少約12小時,最後要喝之前再將咖啡豆粉過濾掉即可。
這種冷泡法會將咖啡的各種風味、香氣放大,減低酸度,讓風味更乾淨純粹,特色是越冰喝、風味越不錯,不必稀釋、加冰塊就很美好,美國更流行加入等比例椰子水,能喝出更純粹的咖啡香甜味,各家獨門配方各具風味。
氮氣冷萃咖啡(NITRO COLD BREW)
冷萃咖啡中注入氮氣會產生綿密氣泡,使得氮氣冰滴咖啡乍看很有啤酒感,因此氮氣咖啡同時也有「啤酒咖啡」的稱號。氣泡不僅使咖啡質地變得平滑,感覺起來就像是已經添加奶油,許多飲用者覺得比原本的冷萃咖啡喝起來更醇厚,甚至不添加糖也有自然甜味感,工藝與釀造的創新,使得冰咖啡也有了新樣貌。
冰滴咖啡(ICE DRIP)
冰滴則是利用5度C以下的冰水混合物,讓冰塊自然融化後通過閥門控制冰水滴入咖啡粉的速度,冰水滴在咖啡粉中慢慢溶出咖啡的風味,一點一點滴漏出萃取液,完整萃取的時長約2~8小時。為了獲得更好的口味,而後還需12~48小時的冷藏發酵時間。每次萃取的量很少(通常為30~60毫升),一般不加冰塊時濃度極高,如果咖啡液太濃則視個人口味再加冰塊稀釋。因為過程緩慢,冰滴咖啡的價格較為昂貴,但口感極佳。
美國的咖啡師冠軍Laila在接受專訪的時候曾經說過,比起冷萃咖啡,冰滴咖啡具有更多芳香,且味道更細膩而微妙。
冰美式咖啡(ICE AMERICANO)
冰美式咖啡則由義式咖啡機高溫萃取而得,最後咖啡液沖倒在冰塊上再視個人喜好量加入冰水,與一般高溫萃取咖啡風味雷同,冰塊與冰水僅具降溫與稀釋作用。
日本式冰咖啡(Japanese-style cold coffee)
日本式冰咖啡並不是冰滴咖啡,但有些人說它的味道甚至比冰滴咖啡好,因為他們相信有些特殊的氣味分子是需要加熱才能萃取出來的。其做法是在手沖咖啡的濾杯下放裝有冰塊的盛杯,直接冷卻手沖咖啡的萃取液。如果想要省時,也是一種選擇。
低溫所萃取出的咖啡味道,會依咖啡烘焙程度、水量、水溫、水滴速度、咖啡研磨粗細等因素而改變,完美比例需靠時間、經驗調整。低溫萃取咖啡味道甘醇、酸度較低、苦味溫和,發酵後也更添層次,但同時也比較容易失去高溫下才得已釋放的特殊風味,因此豆子品種與烘焙程度的挑選也需要特別斟酌。
若想試試自己在家做冷萃咖啡,「Cold brew」兄弟黨 Jan 與 Niclas 教大家4項簡易小撇步:「首先,別相信咖啡豆『磨越粗越好』的鬼話,建議就是約麵包屑一樣的粗細度,並依萃取時間長度來時時做調整;二、冰釀所需時間約12~24小時,18小時最好喝,如果是冰滴咖啡,則萃取時間較短,大約掌控在1秒滴落1滴咖啡的速度即可;三、不必用到0度C的冰水,大約低於20度C的過濾水即可;四、如果是冷釀咖啡,那就只剩最後一步了:把咖啡渣過濾掉。開喝!」
延伸閱讀

食力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官網:http://www.foodnext.net/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next.net/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中醫大病患餐點鳳梨入菜 助消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
牛肉美味關鍵在油花?脂肪的角色和你想像不一樣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醫病天地/吃蛋白質增肌 營養師:重點在增加比例
日研究喝綠茶降腦中風、心梗死亡風險 記得選擇無糖!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吃元宵、湯圓應景,卻難消化又高熱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湯圓3技巧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猜你喜歡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擺著就能變乾淨?日本家事達人傳授「放置清潔法」 輕鬆搞定廚房3大髒汙難題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