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膽固醇、改善關節炎…薑黃素真有那麼神?研究數據告訴你真相
薑黃素有吃有吸收?
薑黃(Turmeric; Curcuma longa)是薑科植物一員,常見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等地區。薑黃對於健康的幫助與其地下根和莖中含有2-6%的類薑黃素(Curcuminoids)有關,其中又以薑黃素(Curcumin)是最大功臣,在類薑黃素中佔有70%。
由於薑黃的顏色和味道,自古以來常被當作香料使用,例如咖哩,或由於對健康的好處,被作成茶飲、添加在化妝品中,或應用在醫藥方面。只是,薑黃素真的有吃有吸收嗎?
薑黃素是「親脂性」的多酚類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差,進入身體後會快速代謝、消失。也就是說,如果單獨攝取薑黃素並沒有辦法將薑黃素留在體內,也無法發揮健康效益。所以,為了增加薑黃素的吸收率,建議與油脂一起攝取,例如把薑黃炒過或者將配料用油拌炒後再加入薑黃粉烹煮等。此外,研究指出黑胡椒中的胡椒鹼(piperine)可以增加薑黃素的利用率達2000%,所以也可以考慮混合黑胡椒一起食用。保健食品方面則是發展出奈米薑黃、薑黃脂質體和磷脂質複合物等三種技術,讓薑黃素在攝取後2小時才開始代謝、消失。
降膽固醇、改善關節炎…研究尚無定論
薑黃素的研究從降膽固醇到改善關節炎、甚至抗癌、抗憂鬱都有,原理和薑黃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相關。若身體氧化壓力大或自由基過多,容易導致發炎情形發生,若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則容易導致慢性病。薑黃素可以增加抗氧化物的活性、捕捉自由基、抑制自由基生成,並且可以阻止活化發炎激素,所以廣泛被使用在與氧化發炎相關疾病的研究。
回顧薑黃素的眾多文獻發現,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佔多數,臨床實驗可能受試者不夠多,例如薑黃素與眼睛退化的研究只有12個人;或者需要更長的研究時間證實對於疾病改善的持久性,例如薑黃素有助於糖尿病前期者降低胰島素抗性並控制血糖,但研究只有9個月,需要更長期的追蹤;或者雖然有改善的潛力,但有效劑量仍不明確,或者研究結果尚不一致,例如每天攝取200毫克和每天500毫克薑黃素都能緩解關節炎,那麼每日攝取建議量應該訂多少?攝取量如果低於200毫克是否仍有幫助?
降血脂方面,有代謝症候群者每天攝取1克薑黃素、連續8週可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肥胖者同樣每天攝取1克薑黃素、連續30天,卻只有三酸甘油酯改善。所以誰適合利用薑黃素改善血脂?應該吃幾天才有效?對哪種血脂有效?目前的研究尚沒有定論。
目前不建議長期規律高劑量補充
薑黃素的劑量與藥理作用需要更多研究佐證,尚無法依據目前的文獻給予補充建議。需要提醒的是,2016年消基會抽查30件薑黃粉和咖哩粉,其中2件薑黃粉檢出重金屬鉛、其中1件檢出重金屬鉻,所以消基會提醒最好購買全株薑黃或薑黃片,或選購有完整標示和檢驗證明的薑黃粉。
雖然薑黃素沒有毒性反應的報告,但有研究指出,給予健康受試者每天12克薑黃素,3天後發生腹瀉、頭痛、起疹子的反應,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和歐洲食物安全管理署建議,每人每日容許的薑黃素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3毫克,以薑黃粉換算最多約10克。
此外,研究指出高劑量的薑黃素可能會延長凝血時間、增加胰島素分泌而降低血糖、降低器官移植抗排斥藥的效果、促進膽汁分泌、提高尿中草酸濃度、與鐵結合導致鐵吸收不良而貧血、使子宮陣發性收縮,所以如果有在服用抗凝血藥和手術前後、服用血糖藥、抗排斥藥、有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草酸鈣結石、貧血、或孕婦及哺乳婦,建議避免規律補充高劑量的薑黃素。
薑黃素因為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所以有許多健康效益,但由於不溶於水和容易代謝消失,所以建議與油脂、黑胡椒(因含胡椒鹼)或製成複合物才能增加利用率。薑黃素仍需更多研究證實健康效益,根據目前的文獻並不建議長期規律高劑量補充(每人每日容許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3毫克)。
*參考資料:
1. Hewlings SJ, Kalman DS. Curcumi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Foods. 2017; 6 (10) : 92-102.
2. Kim DC, Ku SK, Bae JS. Anticoagulant activities of curcumin and its derivative. BMB Rep. 2012; 45 (4): 221-226.
3. https://www.medpartner.club/curcumin-poweder-efficacy-myth/ 薑黃及薑黃粉17種可能功效及副作用全攻略,9種體質禁忌請注意。2017年6月。
4. https://www.consumers.org.tw/contents/events_ct?id=241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薑黃素檢驗報告公開。2016年12月。
5.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9100&id=25235 衛生福利部藥物管理署謝右文、葉建宏、唐如意 正確使用薑黃素,聰明食用免傷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噴香梅乾扣肉 白飯殺手
用藥草香料的芬芳 平緩疫情中的不安
「這道菜」適合早上空腹時品嚐 心血管疾病患者去除脂肪後再吃
胭脂蝦 當日限定的美味
牙醫師廚房/痛風怎麼吃 營養才不失調?
當花椒遇見雞肉 滿室生香
長壽村裡的應菜麵
朱慧芳/繪製自己的食譜書
黃豆芽 餐桌上的營養音符
82歲日本免疫權威醫師的長壽秘訣:每天一碗湯「抗病防癌蔬菜湯」,10分鐘就能上桌!
牙醫師的廚房/五彩中庸飲食 保健泌尿器官
冬吃蘿蔔加點薑
湖北媽媽的排骨藕湯 才女詩人龍青私家宴
朱慧芳/酸桔樹的華麗轉身
海味直送一夜干
疫情升溫「居家自煮」最安全! 營養師教你DIY多纖維、低GI的司雙色地瓜可樂餅
歲寒之友 麻油雞是家之味
餐桌有排骨 請客就PASS
低脂、低熱量、高蛋白 營養師教做什錦墨西哥捲餅
韓教授 用家的料理凝聚愛
牙醫師的廚房/降低壞膽固醇 從三餐開始
冬吃蘿蔔夏吃薑 美濃限定白玉蘿蔔最佳食譜看這裡
露營杯料理 走入山林的簡單美味
菜脯 時間醞釀的美味
大蒜料理 免疫UP
吐司小熊 陪你吃早餐
牙醫師廚房/168瘦身 重點在食物搭配
減肥長期吃水煮餐狂掉髮?醫示範改造水煮餐,健康速速瘦
汆燙+熱油 白灼料理 鎖住食物原味
零失敗~自製果醬&抹醬
猜你喜歡
退休生活是一種修練!薇薇夫人:如果沒充分準備 面對的其實是一片荒原
該怎麼正確的染髮才能成功遮住白髮?染髮5大技巧大公開,跟著這樣做變年輕又自然美
退休族一旦退下來要做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工作到老!
婆婆確診媳婦狂噴酒精 小姑不滿反遭網反轟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只要1張椅子也能在家做運動 專家教心肺有氧訓練讓你抗疫又紓壓
口服玻尿酸能治關節炎、護膚抗老?教授揭一關鍵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每天2杯美式小心頭痛、腹瀉! 營養師點名「6種人」注意:還會愈喝愈累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後山緩慢步調,磨出寬容慢活!54歲曹蘭移民台東當小農:不再用美肌拍照,活出真實自我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不想做家事就故意摔破碗 夫無奈控「婚前不是這樣的」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我們是如何學會喜歡披薩、巧克力與蔬菜湯?專家告訴你飲食情感是怎麼創造的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櫃姐愛美急減重 大量掉髮得不償失
健康飲食搭配運動健身!增肌減脂、補蛋白質良伴的「即食雞胸肉」,你愛哪一味?
香蕉要選直的還是彎的?帶斑點香蕉還能吃?專家告訴你香蕉的好處/壞處有哪些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缺鋅有哪些症狀?營養師教如何補鋅 每天吃多少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