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比燒餅、油條還罪惡,熱量最高竟是它!一圖看懂中式早餐熱量排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夏天體內容易有濕氣 中醫師教你這樣做遠離冷氣病

時序進入夏季,就中醫的觀點,體內容易有濕氣,恐易疲勞、骨頭痠痛或水腫。
時序進入夏季,就中醫的觀點,體內容易有濕氣,恐易疲勞、骨頭痠痛或水腫。
圖╱123RF

時序進入夏季,就中醫的觀點,體內容易有濕氣,恐易疲勞、骨頭痠痛或水腫。聯安中醫診所執業醫師陳清傳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從身體本身做起,起居要規律,並搭配運動及飲食。

●濕熱者易疲勞 寒濕者手足冰

陳清傳說,透過氣候、飲食及起居都可能影響身體,造成體內濕氣重,例如不睡床而躺地板、住在濕氣重的山邊,或吃喝太多冰涼食物;而台灣夏天濕氣最重,時令上相對有需要除濕。

濕氣重還可以分成「濕熱」及「寒濕」兩種。濕氣重的症狀包括易疲勞、頭暈重、肩頸僵硬、骨頭痠痛、舌苔厚、排遺黏稠、水腫虛胖、連夏天都覺手腳冰冷或濕疹等皮膚病。如果是容易疲勞、肩頸僵硬就偏「濕熱」;手足冰冷就是「寒濕」。

陳清傳表示,中醫理論說「土能治水(濕)」,因此要透過和土對應的「脾」,施以「健脾、補氣、除濕」,讓「濕」透過氣運行帶出體外。

●吃辣助發汗 但小心過量上火

陳清傳說,除濕方法包括針對穴位的去濕拔罐,還有運動多流汗。另外也可以吃冬瓜等瓜果類利尿食物。

此外,可借助中藥,如「五苓散」能利尿除濕健脾、「清暑益氣湯」能健脾補氣除濕,也可用於保養;自製的「四神湯」也有幫助,不過茯苓、山藥、芡實及蓮子的量要夠,市售的四神湯通常量太少,建議自己煮。

陳清傳表示,若是寒濕可以在五苓散加蒼朮、白朮;如果是濕熱,可以加黃蓮。另,坊間傳說剝皮辣椒雞湯有助除濕,陳清傳說,微辣確實有助發汗,但辣吃多上火。

●起居不正常 再多補品也沒用

陳清傳強調,最重要還是從本身習慣做起,生活起居正常、規律、平衡,否則吃很多補品或中藥也沒用,保持心情愉快也非常重要,心情差容易生病。另外,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人一不小心就累積濕氣,有些人再怎麼沖冷水澡也沒差,中醫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辨證論治。

陳清傳也表示,濕熱是中醫的觀點,就西醫而言,可能會把一樣的徵狀如水腫解讀成太勞累、睡眠不足,就建議要有好的睡眠。陳清傳說,如果真的身體不適,應該就醫由醫師專業評估。

遠離冷氣病 請你這樣做

1.避免溫差太大

夏季頻繁進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恐衍生出「冷氣病」,容易頭痛、食不下嚥,或感到疲倦。陳清傳建議,進入冷氣房要加件外套防護,等適應再脫掉,出冷氣房前也一樣,讓身體適應較高的溫度,到外面感到熱了再脱。就是盡量避免一下子高溫一下子低溫,劇烈溫差易對身體造成傷害。

2.白天多運動流汗

陳清傳說,不能一整天都待在冷氣房,要找時間運動適當排汗,如果白天有排汗,晚上可開冷氣有助於大環境除濕。冷氣吹多久才恰當?這就見仁見智,重點是冷氣不要衝著人吹,避免風寒入侵,溫度也不宜太低。

3.整天關窗用清淨機

有些人因為擔心外面空氣糟,一整天都關著窗戶。陳清傳指出,這也無妨,每戶人家所面對的環境都不一樣,有些正對馬路,車流大廢氣多,當然要因地制宜。不過如果緊閉門窗,就要有空調系統,或用空氣清淨機,保持空氣可流通。

4.室內記得放盆水

陳清傳說,因為冷氣會使室內乾燥,若是較小的房間有必要放一盆水,這和微波時要放一杯水道理一樣,否則食物會太乾、皮膚容易乾燥,另外也可以種植綠色植物,讓空氣清淨。

健脾 肩頸僵硬 手腳冰冷 排汗 水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