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偏食容易影響免疫系統。中醫師陳玫妃表示,針對偏食可能造成的免疫力差,體力不好,容易疲倦等問題,可配合從補氣、滋陰、養血方向著手調理。而穴道治療,對於提升身體體力、循環、代謝也有幫助。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偏食患者在中醫辨證用藥運用部分,可用「補氣」的藥,來增強免疫能力與身體機能,如四君子湯。還有「滋陰」的藥,來降低體內的虛火,改善心情情緒不好、嘴巴破等問題,如可用甘露飲。還有,可用「養血」的藥,來改善眼睛的疲倦、乾眼症、頭暈,如四物湯。以及「活血」藥可降低體內的血脂肪,增加血液的循環,如血府逐瘀湯。
另可配搭穴位針灸治療,如取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穴補充體力,增強身體的機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可改善少抽筋、身體經絡循環不好,及促進新陳代謝。
藥膳茶飲方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準備枸杞3錢、粉光參2錢、銀花3錢。以800C.C水泡製,增強身體抵抗能力,清熱降火,降低體內的虛熱。對於飲食不均衡,沒有食用蔬菜者,可適當地飲用。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胃痛問題可配合內服、穴道調理。中醫師劉漢濬表示,胃痛在中醫辨證類型,主要可分為「食積證」;「胃陰虛」;以及「胃火證」症候,中醫可配合從消導;養胃陰;清熱散火方向著手調理。此外,穴道針灸、按摩,對於緩解胃痛發作、預防保健也有幫助。
中醫師劉漢濬表示,胃痛患者若胃痛是出現在吃飽之後,且伴有腹脹、想吐酸水的感覺,就有可能是食物積滯在胃中消化不良的「食積證」,這時藥方可用消導功能的保和丸來處理。如患者胃總是感覺悶悶的、隱隱作痛,口乾舌燥,食慾不佳,就有可能是「胃陰虛」證,可應用養胃陰的甘露飲來處理。如果患者胃痛明顯,胃酸多,口氣比較重,便秘,則可能是「胃火證」,可用清熱散火的清胃散來處理。
劉醫師表示,中醫可搭配針灸或按摩穴道,緩解胃痛發作時的不適,可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或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而針刺或艾灸任脈的中脘、下脘等穴道,對於消化系統則有預防保健的功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