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部分西醫師認為針灸效果就如安慰劑,只是心理作用。不過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研究團隊昨(30)日在「北美放射醫學會」(RSNA)年會上發表研究指出,從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fMRI)觀察,針灸能直接對大腦產生作用,進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共18位自願者參與實驗計畫,研究發現,針灸會影響大腦掌管疼痛的區域,直接抑制大腦疼痛中樞,讓人受疼痛刺激時,不會感覺那麼痛。研究首席作者是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輔助暨整合醫學系的尼納‧泰森醫師(NinaTheysohn),他表示,當一個人接受針灸時,大腦掌管疼痛感覺的區域出現變化,活動明顯趨緩。
透過功能性磁振攝影觀察,當受試者的皮膚接受電擊,產生疼痛感覺的時候,在沒有針灸的情況下,大腦的對側輔助運動區、體感覺皮質、前楔葉雙側島葉,以及同側體運動皮質等區域活動很明顯、很活躍。進行針灸時,這些掌管疼痛的區域活動量大為減少。
舉例來說,大腦前島葉專門負責將疼痛轉化為心理認知,這樣人就會出現主觀疼痛感覺,針灸時,主要體感覺皮質、島葉活動大為減少,疼痛訊號大受干擾,患者疼痛感覺便趨於緩和。
泰森醫師解釋,針灸抑制疼痛應是透過至少兩種機制──心理預期效果、影響大腦疼痛訊號出入。針灸同時發揮這兩種功能,進一步幫助舒緩疼痛。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