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外觀相似中藥材易誤用 衛署出版中藥彩色圖鑑 / 李樹人 ]-->
中藥材「川木通」、「木通」、「關木通」,從字面上看起來很類似,實際卻是完全不一樣。「栝樓根」、「栝樓仁」,長相完全不一樣,卻是同一種植物的根莖與果實。
由於傳統中藥有數千年的使用經驗,但中藥材百百種,因產地、栽種、採收時期、貯存條件等不同,藥材差異性大,也常有同藥異名、異藥同名的情形。有鑑於此,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出版國內第一本「中藥彩色圖鑑」,內容除了中藥房常見的藥材,以及經乾燥、切片容易食用的飲片,還有原藥材、原植物、動物的形態,讓人「眼見為憑」。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舉例,「龍膽洩肝湯」會用到的藥材「川木通」,它與「木通」、「關木通」一直容易讓外界混淆。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何玉鈴說,川木通是毛茛科,木通是木通科,而關木通被發現有馬兜鈴酸,恐引發腎病變而被禁用,國外一時不察,連川木通、木通都被拉下水,一起被禁。
另外,價格昂貴的「何首烏」,過去就有人拿長相類似的「黃藥子」魚目混珠,後者會引起神經中毒,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研究所教授張永勳說,中藥材中有不少同藥異名者,可替代使用,但也有不少異藥同名,容易造成混淆,但其實是「差很大」。
張永勳說,民國93年衛生署便已公告,出版國內第一本「中華中藥典」,收載200種中藥材,做為中藥的管理規範,詳細敘述藥材名稱、學名、性狀等等,不過僅只有文字,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笑著說,「沒人看得下去」,所以才有委託執行「台灣傳統藥典圖鑑」的編撰計畫。
張永勳、何玉鈴將10多年累積的資料,再花費近兩年時間,走訪中國大陸,與各專家、進出口商合作,實際走訪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藥材集散地、栽培基地考察,終於編載完成國內第一本中藥彩色圖鑑,該專書共收錄250種品項,可供民眾及中藥從業人員参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