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肝炎、膽囊炎流黃汗 胖子較易出現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夏天流汗多,若是出現流黃汗,經常與濕熱內盛有關。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流黃汗發生的原因,包括如有飲食因素、藥物因素,或如有肝炎膽囊炎等,也可能造成排出體外的汗液是黃色的。中醫認為,與濕熱內盛,濕熱相交有關。體形較為肥胖,屬於氣虛濕熱的人,也比較容易出現。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流黃汗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像是經常吃一些胡蘿蔔類的食物,或黃綠色的蔬菜、水果。或有可能因為藥物的因素,而出現了黃汗、黃尿。其它如急、慢性的肝炎、膽囊炎等,也都會造成排出體外的汗液是黃色的。還有,其它如血液方面的疾病亦會造成黃汗。此外,若在高溫的環境下,過度地工作、勞動,未即時換洗衣、褲,也會產生黃汗的現象,這時候就較不必多慮。

陳醫師表示,在傳統中醫,「黃汗」在中醫古籍中就指出,多因汗出入水,濕熱內盛,而致濕熱,相交亦盛所致,此汗如沾衣,色黃,如薄汁。所以多發生在炎熱、潮濕的夏季。且通常體形較為肥胖,屬於氣虛濕熱的人比較容易出現有此種症狀。

黃汗的症狀大多屬於濕熱的體質,發現汗沾在衣物上是黃黃的,通常會感到容易疲倦,悶熱,甚至便秘、腹瀉交替,小便黃的症狀。或者,由於汗出的時候,用冷水沖澡,而導致皮表氣鬱,致濕邪無法外達,體內濕熱蘊蒸,蘊於皮表,則發為黃汗,有時還會有惡風、怕冷、胸悶、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陳玫妃表示,治療主要可用清熱、去濕的方藥,再依照患者症狀、體質,配合酌加補氣、固表的中藥。可用代表藥如有白朮、茯苓,可健脾、利濕;龍膽草,可清肝輕濕熱等。

陳玫妃醫師表示,流黃汗問題藥方辨證調理,主要可用清熱、去濕的藥方,再酌加補氣、固表的中藥。常用中藥包括有,如黃耆,可幫助補氣作用;浮小麥,有斂汗作用;柴胡,也可解肝熱;以及白朮、茯苓,可幫助健脾、利濕功能;而龍膽草,可清肝輕濕熱;以及茵陳,可配合解肝鬱調理。另外,若伴隨著發熱、惡風、下肢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可再加上車前子、荷葉、知母、防風等中藥。其中,車前子有相當好的利尿作用,幫助改善不適。荷葉屬於清熱利水的中藥材,可解暑清熱,也有降血脂作用。知母也有助解熱作用。防風也具有從體表發汗的作用。

另外,醫師提醒,有黃汗症狀的人,儘量注意,避免吃一些過於滋補的藥膳,如十全大補湯、四物、八珍、燒酒雞、當歸鴨、當歸羊肉湯等藥膳,以免加重、誘發症狀。

當天氣炎熱的時候,排汗調節體溫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當排汗為黃色時,就要注意到是不是體質呈現病理變化,了解是不是因後天的疾病所引起,而需用藥來改善。陳玫妃表示,易出黃汗的人平時就要忌食烤、炸、辛辣、高熱量、油膩的食物。

藥膳茶飲方保健部分,建議可準備茵陳3錢、薏苡仁5錢、黃芩2錢。將藥材用600C.C的水煮沸後,轉成小火,煮約5分鐘,放溫,即可飲用。此茶飲方具有清熱、去濕、止汗的功效。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膽囊炎 肝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