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山葵、芥末和辣根不一樣?真正的哇沙比是哪個?該如何挑選?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冬病夏治 三伏天做穴位敷貼正合時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正是「冬病夏治」的好季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戴有志昨表示,所謂「冬病夏治」是指夏天做好預防疾病的保健措施,就可降低好發於秋冬時節的疾病,像是鼻炎、過敏性氣喘等皆是,而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簡稱三伏貼)為利用一年中最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時進行敷貼,可提升人體免疫力;只是這項療法健保並不給付,需自費。

今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四日,中伏在七月廿四日,末伏在八月十三日。戴醫師指出,三伏貼需選用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在背部上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特定穴位進行穴位敷貼,這時因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進而達到調控人體免疫機轉的作用。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受到外感疾病的侵犯,同時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傳統中醫所稱的三伏天是指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為依據節氣曆法所計算而來,像氣喘、過敏性鼻炎為冬季好發的疾病,屬於肺系疾病,肺的五行屬「金」,所以取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五行中屬金)庚日,第四個庚日是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天,上述這三天就是所謂的三伏天,彼此間隔十日。

不過三伏貼敷貼時間並非僅限於這三天才有效,三伏天的前、後一個月都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現在也是治療的好時機,這種療法屬傳統中醫的外治法之一,因為有驅寒溫陽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三伏貼通常是貼在背部的穴位,讓藥力透過經絡來改善人體免疫力。戴有志醫師表示,這種療法是先將中藥製成藥餅,然後敷貼在穴位上,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三伏貼除可減少腸胃道干擾、延長藥效外,尤其適合不愛服藥的小朋友及服藥過多的老人家。

戴醫師指出,慈濟醫院中醫科門診是利用含有細辛、甘遂、白芥子、延胡索等成分的中藥敷貼在患者背部的穴位,例如百勞、膏盲、腎俞、肺俞、天突等穴位。貼藥時間一般為四到六小時,若依年齡細分,五歲以下的小朋友為半小時到一小時、五歲以上到成人為二小時以內、成人為二到四小時,老年人因皮膚感應度較差,敷貼時間約在四小時以內。

此外,適合接受三伏天貼療法的患者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包括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者。在成人方面,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也可以經由三伏貼來改善症狀。

臨床實驗證實,「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可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能有效降低過敏狀態,進而達到抗過敏的作用。某些研究報告也指出,連續三年使用三伏貼療法,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百分之八十以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過敏性鼻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