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動一動 鍛鍊心肺避發作
【聯合晚報╱彭宣雅】
亞洲霾害嚴重,都會區嚴重空氣汙染,更危害眾多民眾健康。在台灣,醫師也發現,這陣子因為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與小孩,一旦生病,病程拖很久。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戴有志表示,呼吸道容易過敏的人,通常體質偏虛寒,日常保健,可在晨間利用筋絡導引補益肺氣,強化心肺功能,有助於避免氣喘發作,讓呼吸道更健壯。
戴有志說,中醫所謂的筋絡導引,可擴大肺活量。與肺經相對應的大腸經,運行時間是早晨5時到7時,也就是所謂的卯時,這時候最適合做上半身的筋絡導引。
他解釋,中醫講究分不同時程走經絡,例如肺經是凌晨3至5時,大腸經是5至7時,兩者相對應,由於一般民眾不可能凌晨3時就起床運動,清晨5時到7時運動效果一樣好。這套筋絡導引也是氣功一種,可說是一種養生操。透過幾個連續動作,在拉扯手腕、手肘拉開的動作中,刺激經脈、調節身體,不僅可以提升肺氣,也可以增加免疫力。
他建議民眾,這套運動每天至少做5分鐘,有空就可以做,等身體習慣後,可逐漸增加到10分鐘、15分鐘。長期做下來,身體獲得舒展、肩膀放鬆,也是一種心肺鍛鍊,呼吸道、氣管自然更健康,有助於避免呼吸道疾病。
戴有志也提醒,體質虛寒、經常感冒、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患者,即使是炎熱夏天,也要少吃西瓜、竹筍、蘿蔔等寒性食物。體質燥熱者,龍眼、荔枝、芒果、鳳梨、芋頭、花生等容易「發」的食物不要吃太多。另外,甜食易生痰,辛辣食物容易造成血管肌肉收縮,引起身體暫時性擾動,都會讓患者不適。
尤其都會區空氣汙染嚴重,夏天民眾頻繁進出冷氣房,忽冷忽熱會讓氣管敏感的患者不舒服,建議多戴口罩,準備一件在冷氣房裡穿的薄外套,可減緩不適。若小朋友鼻腔有分泌物,不妨幫小孩清洗鼻子,可減少過敏發作,避免吃太多不必要的藥物。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每晚抬腿抬心酸?6個腹肌鍛鍊動作你可能一直做錯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用「最強呼吸法」啟動身體免疫力!日醫學博士教你5分鐘「呼吸肌伸展操」,靠體內「天選肌肉」提升肺功能
爬樓梯膝蓋痛?上下樓梯的痛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
路跑應補充高蛋白食物?營養師教跑步前中後這樣吃
春節吃太多?綠委林楚茵秀身材 教大家一張椅子做運動
過年七天宅在家 國健署教你在家就能甩油
登山更需要訓練下半身 專家教你如何強化腿部肌肉
牛年提升免疫力 初一新抗疫運動3招可見效
養氣經絡瑜伽/按壓穴位改善腿部水腫
養氣經絡瑜伽/改善腰椎下塌所引起的腰痠背痛
為何總是被低潮擊倒?意志不堅的上班族,大哭後才懂的事
從在校內都要叫計程車,到5年破50座百岳 26歲女嚮導: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冬天運動避免傷身 5大熱身運動將關節暖開
結實卻不一定更健康?醫:練出肌肉線條≠運動力
運動多久才有效?研究揭最能降死亡率的運動時間
想要增加運動強度 增加重訓的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健身瘦腿翹臀 在家也要動起來
在家運動、走健康步道要穿鞋嗎?簡文仁:穿運動鞋2大關鍵...穿錯恐傷關節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維持「髖部肌」柔軟度 預防背痛問題發生
深深愛上雕塑身體時的自己 當用類固醇健身意味著什麼
跑馬拉松出現運動性血尿 注意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
他們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養肌肉還變年輕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放鬆「背闊肌」 預防下背痛、提高睡眠品質
不只對身體好!研究:一運動有效舒緩情緒減輕憂鬱、焦慮
參加鐵人三項發生猝死事件非罕見!研究曝最致命階段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強健「股四頭肌」 減輕膝蓋負擔、保護膝關節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擺著就能變乾淨?日本家事達人傳授「放置清潔法」 輕鬆搞定廚房3大髒汙難題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