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高宛瑜/新竹市報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家醫科主任陳孟侃說,很多運動如單車、馬拉松等,都很容易造成橫紋肌溶解症,但不少患者的橫紋肌溶解症都是潛在性的,患者常沒發現。
他表示,曾有患者參加鐵人三項、騎單車環公路等賽事後,只覺得肌肉痠痛,過幾天上醫院健檢,發現血清磷化肌酸酶值(CPK)竟高達上千甚至上萬(正常人約兩百),才驚覺自己得了橫紋肌溶解症。
另一名在公司擔任主管的男子,參加公司舉辦的成長營,與其他小組對抗時,做類似拔河的拉扯動作,後來感到身體不適,送醫才知也是橫紋肌溶解症。
陳孟侃說,這名患者平常有游泳習慣,得了橫紋肌溶解症也很不解;隔年他再參加成長營,又在做完同一個動作後倒下,又是同樣症狀,下一年公司就破例讓他不用參加。
陳孟侃分析,這名患者因為重複做該動作,加上對抗時很「拚」,形同做激烈運動,才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馬偕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醫師葉雅菱說,「橫紋肌溶解症」為過度運動導致肌肉受傷細胞壞死、細胞膜破壞;肌肉中的一些蛋白質和肌球蛋白流入血液,有可能阻塞腎小管,造成無法排尿,導致腎功能受傷,有毒物質排不出去,甚至可能急性腎衰竭,必須洗腎。
葉雅菱說,會罹患橫紋肌溶解症與體質有關,或是平常沒運動習慣,突然從事激烈運動;三是運動後未補充足夠水分。葉雅菱說,患者到院後醫院都會給予大量點滴,配合利尿劑,患者愈大量進水、排尿,愈快康復;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但要避免激烈運動。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