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蔡明倫/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
對於多數接受特殊教育學生來說,陸上活動並不陌生,對於水中活動,則是陌生許多,害怕驚慌之情多過於期待與喜悅。
親近水是萬物天性,浴室、水池、溪畔曾是許多人兒時戲水去處,泳池則給人幾分慌張、幾分喜悅,特教學生水中療育期間也有相似體驗。
水中療育是應用水的浮力、阻力,加上身體動作訓練方法,給予特教學生水中身體活動的訓練課程。一般陸上活動所受的空氣浮力、阻力微弱,水中活動的浮力、阻力影響則相當大。
阿基米德原理提及,物體浮力等於相同體積的液體重量,人的身體密度接近於1(克/立方公分),水中承載體重與浮力幾近相互抵銷,也就是說,人幾乎是以漂浮狀態存在於水中。水的密度遠大於空氣,水中移動所受到的阻力相對較大,阻力大小與水中移動速度呈等比級數上升。
水中療育相當適合站立、行走困難者,以肌肉萎縮症患者來說,浮力支持全身體重,此時可以活動手臂與雙腳,在水中練習拍水、推水、滑水、踩水、踢水等與水阻力相對抗的身體活動。
阻力的產生與肢體活動表現相對應,當患者有一分肌力推動水,即獲得一分阻力的肌力鍛鍊。可以想見,當肌力增長至三分肌力時,即使相同的泳池環境,也能提供了三分阻力的肌力訓練機會。換言之,水可提供肌肉萎縮症患者身體支持,也能給予阻力達成肌力訓練,是身體活動訓練的理想環境。
水中療育對特教學生來說是歡樂喜悅的,卻也難掩害怕嗆到水的恐懼感。透過水中療育課程,每天安排一小節將全身浸入水裡的活動,分別以水面高度到達下巴、上唇、鼻樑上方、額頭,最後完全沒入水裡閉氣兩秒。如果學生做到,學習時吃水、嗆鼻的苦楚,定能一掃而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