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健身房已成民眾運動健身的選擇之一,署立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賴仲亮指出,民眾上健身房前最好能請教醫師,並在取得「運動處方」和健身教練溝通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項目,以免健身不成反而受到傷害。
賴仲亮說,運動醫學是門專業學問,國外運動醫學醫師可根據個人情況開出運動處方,讓民眾根據處方到物理治療所或是健身房依處方進行。健保未來應該可以開放這樣的處方。
他說,上健身房絕對是強健體魄好方法,但民眾進行健身運動前都應先由醫師進行評估。例如醫師會以簡單的問卷進行評量,若有異常則需進一步評估。
評量的項目包括是否有慢性疾病、心臟病等家族病史以及是否腰部、膝蓋存有舊傷,以免適得其反。如糖尿病者,則應注意健身時血糖不宜過高或過低,否則容易突然在運動時暈倒,危及生命安全。
45歲以上,平日又沒有進行費力健身項目前,尤其應該請醫師評估。此外如在感冒、發燒或身體不適時,應等待康復再進行。
運動強度的指標有很多種,簡言之就是從輕中度開始,再增加強度,健身中須包含暖身5至10分鐘,持續運動20至60分鐘,冷卻放鬆5至10分鐘以及拉筋10分鐘。健身中有任何身體不適如胸痛,胸悶,頭暈,則需停止再評估。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