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健康瘦身

戒掉麵包、只吃沙拉還是胖?檢視你的「代謝類型」高碳水更有活力

成天吃沙拉卻也瘦不下來的原因可能出在體質。ingimage示意圖
成天吃沙拉卻也瘦不下來的原因可能出在體質。ingimage示意圖

聽健康

00:00/00:00

每個人的體質代謝模式都不同,連看似健康的飲食也可能對某些人帶來反效果。整體健康教練AYUMI在《Women's Health》從代謝類型的角度,帶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擺脫無效的減肥迷思。

同樣的餐,為何有人變瘦、有人卻疲累又變胖?

早餐吃燕麥片、午餐是沙拉碗,晚餐以糙米和蔬菜為主,聽起來非常健康,但其實這樣的餐單對某些人來說,反而可能成為發胖或感到疲憊的原因。相反地,也有人吃了同樣的東西,卻覺得「身體輕盈」、「排便順暢」、「心情愉快」。

健康教練 AYUMI 表示:「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不同的『代謝開關』,所以吃不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時,會花更多時間消化,反而讓身體吃不消。」

代謝類型是什麼?

美國臨床營養學家威廉・沃爾科特(William Wolcott)在著作《The Metabolic Typing Diet》中指出:「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不同的代謝機制。」

「代謝」不只是指燃燒卡路里的速度,而是包括食物如何被消化、吸收,並轉換成能量的整個過程。對某些人來說,偏植物性、輕盈的飲食能促進代謝;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以蛋白質和脂質為主的飲食才是最有效率的。

關鍵是:沒有一套「標準飲食」適合所有人,找到符合自己代謝類型的飲食方式,才是最接近健康的捷徑。

疲憊或肥胖,其實來自消化不良?

即便吃的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果無法好好消化、吸收,也只是造成腸胃負擔,進一步影響睡眠品質與能量水平。

舉例來說,假設你誤以為「碳水會讓人變胖」,於是實施低碳水飲食:少吃白飯與麵包,改吃大量肉類、蛋白粉與MCT中鏈油,卻發現體重沒減,反而感到頭腦遲鈍、注意力難集中。這可能是因為你本來就是「擅長代謝碳水」的體質,強行避開碳水反而讓代謝失衡。

碳水食物不見得一定是發胖元兇。(本報資料照片)
碳水食物不見得一定是發胖元兇。(本報資料照片)

代謝類型分成以下三種:

1.蛋白質類型

特徵:吃碳水會覺得餓得快、容易煩躁、疲勞。

適合飲食:以肉類、魚、蛋、堅果、酪梨等高蛋白+優質脂質為主,搭配糙米等緩慢消化的碳水。

不適合:水果、沙拉、冰品、麵包等缺乏蛋白與脂質的輕食。

建議:早餐吃得豐富,才能維持整天能量。

2.碳水化合物類型

特徵:容易消化碳水,吃太多油脂與肉會覺得沉重、容易疲倦。

適合飲食:以糙米、雜糧、豆類、發酵食品、水果與蔬菜為主。烹調方式以蒸、燉、湯品為佳。

不適合:高油、高蛋白飲食(如炸物、起司、牛排等),以及極端低碳飲食

建議:早餐可以吃得簡單,避免油膩。

3.混合型類型

特徵: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平衡,需要蛋白質、脂質、碳水都均衡攝取。

適合飲食:像日式定食、家庭式多樣餐點。可依時段、運動量與情緒變化調整菜單。

不適合:極端限制類飲食法(如生酮飲食、全素、高脂飲食等)。

建議:不要長期只吃某一類食物,應多樣化調整。

診斷你的消化類型

請回答以下7個問題,並記下回答「是」的題號:

1.不吃早餐會煩躁、腦袋不清楚

2.吃油膩食物會胃脹、消化不良

3.肚子餓時非常想吃甜食

4.吃完碳水化合物後容易想睡

5.吃水果或沙拉會覺得身體變輕盈

6.吃足夠脂質或肉類會變得有精神、集中力提升

7.食慾與喜好容易受季節或天氣影響

對照結果如下:

減肥前,先認識自己的體質

代謝類型雖仍有研究空間,但它揭示了一個重要觀點:「不是每個健康食物都適合你」。 別再盲目跟風所謂的流行飲食法,與其嘗試各種極端限制飲食,不如花時間認識自己的體質、聆聽身體的聲音,才是通往健康與理想體態的第一步。

低碳飲食 代謝 蛋白質 糙米 體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