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統計發現,受到本土疫情影響,四癌篩檢人數掉1成,糞便潛血陽性者更僅有半數回診檢查,恐有1萬名大腸息肉、1000名大腸癌個案沒揪出,醫師憂末期癌、死亡風險大增。
國內今年5月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民眾外出、就醫意願大降,癌症篩檢、回診追蹤率也大幅減少,恐成隱憂。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有超過240萬人進行四癌篩檢,相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1成;進一步分析發現,四癌篩檢中以大腸癌篩檢人數掉最多、減少約12%,其次為子宮頸癌掉11%、口腔癌8.1%、乳癌7.8%。
不只篩檢人數減少,篩檢異常的民眾後續檢查意願也大幅降低,今年1月到7月篩檢異常者平均僅66%回診追蹤檢查,同樣是大腸癌追蹤率最低、僅有51.3%,其次為子宮頸癌68.8%、口腔癌70.2%、乳癌74.4%。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今天上午出席國健署記者會時表示,近年6、7月篩檢人數平均都有12萬人,今年5月爆發COVID-19本土疫情後,6月驟降至2.5萬人、7月掉到剩3.6萬人。
邱瀚模說,更令人憂心的是,今年5到7月間幾乎沒有發現新的大腸癌患者,代表很多患者體內都藏著大腸癌卻不自知,恐延誤及早治療時機。
邱瀚模指出,據研究,延遲篩檢恐造成不可逆長期影響,延遲0.5年,晚期癌及死亡風險都增加約25%,延遲1年將攀升至28%到29%,延遲2年增至30%到39%。
驗出陽性又不回診檢查,同樣要命。邱瀚模指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台灣到7月底還有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此推估,可能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000名大腸癌個案待檢查發現。
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也不會造成疼痛,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呼籲符合補助資格的民眾可以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驗出陽性也應儘速回診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