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趨緩,但癌症海嘯正在迫近。國健署發現,截至今年7月,約有240萬人次接受四癌(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篩檢,比起去年同期足足少了一成,尤其是蟬聯13年、發生人數第一名的「大腸癌」,篩檢數掉最多達1.2成。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今天呼籲,民眾需在今年下半年亡羊補牢,踴躍前往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新冠疫情三級警戒間,各大醫療院所在5月紛紛實施降載,許多手術、檢查被迫停擺,這也顯現在今年的癌症篩檢人數上。
國建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今天說,今年7月底前的四癌篩檢已超過240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成。其中,大腸癌篩檢減幅最高,只有73萬多人篩檢,比起同期少了1.2成。另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在大腸癌發生率比女性高出1.5倍,篩檢人數卻比女性低了1.4倍。
即便民眾願意篩檢,但疫情連帶影響,檢出陽性回院追蹤的意願。林莉茹說,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篩檢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以及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比起去年,如今尚有約2萬名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依此推估,可能會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千名大腸癌個案待發現。
「篩檢陽性通知單,並不是只是鎖在抽屜。」邱瀚模說,篩檢陽性卻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倍,若超過1年才檢查者,風險更達到2.8倍,在此呼籲糞便檢查潛血陽性者,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
進一步比較接受篩檢、未接受篩檢者,邱瀚模說,透過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二期以上大腸癌29%發生率,且早期篩檢5年內存活率超過90%以上,若拖延至第四期確診,5年存活率大大降低至14%。
針對大腸癌篩檢,國健署表示,提供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該檢查沒有侵入性,也不會造成疼痛,且不必限制飲食,採便僅需8步驟安全又簡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