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屏東縣一名45歲男子生活習慣正常,日前經健檢發現糞便潛血,進一步做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公分大的大腸息肉,切除後發現是原位癌,幸好無深層侵犯,醫師呼籲不能輕忽糞便潛血。
大腸癌不一定有明顯症狀,糞便潛血常有肉眼看不見的出血,衛服部屏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宗勳說,若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反應不一定是大腸癌,民眾不須慌張,但也不能輕忽糞便潛血。
他收治過一名45歲男性無慢性疾病、生活作息正常,日前因公司健檢發現糞便潛血,經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公分大的大腸息肉,應該立刻切除息肉,但拖了3個月才看報告得知罹患原位癌,幸好僅局限在黏膜層,沒有深層侵犯其他部位,現在定期門診追蹤。
對於國人關心的食安議題,吳宗勳表示,問題油是否與大腸癌有直接關係,目前沒有研究證據顯示,而因飲食西化,台灣大腸癌患者明顯增加,他建議民眾均衡飲食,保持腸道健康。
他提醒,若遇到大便習慣、形狀、顏色改變,體重變輕,或者有直系大腸癌家族病史,應提早檢查糞便潛血,一般民眾50歲後2年檢查一次,且不能忽視糞便潛血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014/11/2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