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連14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罹癌年齡更從50歲逐漸下降至30-40歲,為了幫助民眾早揪這位癌王,台北榮總內視鏡團隊結合AI影像研發出「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除了可以智慧辨識瘜肉,更首創可同時識別多種不同的大腸病灶,準確度達90%以上,此一研究成果獲得今年2月國際內視鏡知名期刊Surgical endoscopy接受刊登,預計今年中進入臨床實驗。
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利用AI人工智慧來協助內視鏡醫師執行臨床疾病的診斷,已是醫界熱門廣泛的研究主題,但以往相關研究像日本、歐洲,多只限於判斷單一病灶,例如大腸有沒有瘜肉,或者瘜肉是增生型還是腺瘤型,但臨床上,醫師在執行大腸鏡檢測,還需要觀察其他的大腸可能病變。
北榮這套「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就可以同時辨識瘜肉(polyp)、憩室(diverticulum)與盲腸(cecum),準確率達90%以上,另外,「盲腸到達率」是大腸鏡檢查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這套系統還能判別大腸鏡檢查是否已到達最後最深的位置,幫助檢查品質的提升。
盧俊良表示,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早期發現、早期處理的有用工具,系統以每秒30次頻率快速比對輔助醫師判讀病灶,相當於每位患者每秒同時擁有「30+1位」醫師來進行內視鏡的檢查診斷服務。
目前北總內視鏡團隊正將這套人工智慧系統進行優化處理,希望今年年中進入更嚴謹的臨床試驗,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落實於常規檢查,為大腸癌預防做出精準的第一道防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