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洗澡時小便對健康有害嗎?專家破解3個常見迷思:男女皆適用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風險因子 這些要預防!

癌症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遺傳、基因突變等大家熟悉的因素,我們所處的環境、飲食習慣也與癌症的發生相關。
癌症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遺傳、基因突變等大家熟悉的因素,我們所處的環境、飲食習慣也與癌症的發生相關。

癌症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遺傳、基因突變等大家熟悉的因素,我們所處的環境、飲食習慣也與癌症的發生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定期整理最新的研究及文獻,將致癌性物質依實證等級分類如下:

● 第1群:為人類致癌物

● 第2A群:對人類可能為致癌物

● 第2B群:對人類懷疑為致癌物

● 第3群:無法判定為人類致癌物

● 第4群:認為該物質並非人類致癌物

有關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IARC的專家做了完整的醫學文獻回顧後,依2015年10月提出之報告,將以下兩類食物列為第1群及第2A群之致癌物。

加工肉品

指肉品經鹽漬、醃漬、發酵、煙熏等處理以達風味提升或改善保存等目的,如:熱狗、火腿、香腸、鹹牛肉、肉乾、肉類罐頭、經調味等其他肉製品,列為大腸直腸癌之第1群致癌物。根據IARC的估計,每天攝食50公克加工肉,將使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提高18%。需特別注意的是,依IARC的分級,加工肉品雖然被列為與香菸和石綿同級的致癌物,但僅表示具有充分證據證明加工肉品會引起人類癌症,並不表示其危險程度與香菸、石綿相同,不能用於說明致癌風險高低。

紅肉

被列為第2A群致癌物,指所有哺乳類動物之肌肉,如牛肉、豬肉、羊肉及馬肉等。雖然報告提出食用紅肉過量可能會增加罹癌的機率,但也指出,由於無法排除其他飲食與生活習慣可能帶來的影響,食用紅肉與癌症有直接相關的證據有限。需特別說明的是,紅肉有其營養價值,含有高蛋白質與包括維生素B、鐵與鋅等物質,因此,建議民眾均衡飲食,避免大量攝取肉類,如此即可獲取營養又可降低因攝取過量所帶來的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人每天攝取紅肉的量約自身手掌大小(不含手指及拇指),平均大約100公克,每周約有3天吃紅肉,等於每周不超過300公克,其他以家禽、魚類或豆類取代,作為蛋白質的營養來源。

除了上述WHO、IARC公布之因子之外,其他文獻也有報告可供參考:

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於2018年5月公布了新版關於飲食、營養、體重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響癌症風險的最新研究。

有關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包括:

● 增加風險

1.成年後體重超重或肥胖

2.過多的脂肪

3.食用加工肉類和大量紅肉

4.每天喝2杯或更多酒精飲料

● 減少風險

1.吃全穀物和含纖維食物

2.每日適度的體力活動

大腸癌風險因子 還有這些

1. 膽汁與大腸直腸癌

近年來有些學者觀察到,大腸直腸癌的病人中,曾接受膽囊切除者占較高比例,也有研究發現,膽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膽囊患者的大腸直腸瘤和癌的比率明顯增加。這樣的現象是偶然?還是二者之間的確有某種關聯?如何解釋?

平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多儲存在膽囊,膽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進脂肪吸收,我們吃飯以後,特別是進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後,膽囊就會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排入腸道,發揮消化、吸收的作用。

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肝臟分泌出的膽汁沒有了儲存的地方,於是膽汁則會晝夜不停地直接進入腸道,膽汁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後,產生次級膽汁酸及代謝物,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可能使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增加。但目前這個觀點還有爭議,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對態度,他們觀察了上千名做了膽囊切除和未做過此種手術的病人,發現這兩群人中,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相差不多。

因此到目前為止,尚不能肯定地說做過膽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腸直腸癌。雖然沒有足夠的醫學證據證明膽汁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但是臨床上不妨提高警覺,在膽囊切除術後多注意飲食習慣,觀察大便的形狀變化、有無出血,在平時生活中加強預防大腸直腸癌。

2. 鈣質與大腸直腸癌

對於大腸直腸癌高罹病風險者(指有非惡性息肉病史的病患)而言,鈣質似乎能預防息肉惡化成大腸直腸癌,且鈣質所帶來的好處,在停止鈣質補充療法後仍持續有效。

但部份研究指出,鈣質補充療法可能提高攝護腺罹癌風險,因此對男性而言,服用鈣質補充劑的好處是否能壓過風險,仍不清楚。

3. 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

經由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身體內含維生素D較低的人,容易有大腸直腸癌;或是發現大腸直腸癌病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偏低。似乎意味著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相關。

但這些報告多是回溯觀察性研究,有其侷限或偏差。比方說,維生素D 含量高的人可能本身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較好,罹癌風險也較低。因此,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之因果關係,仍有待後續研究證實。

摘自╱大都會文化出版《SAY NO TO 大腸癌》

書名:SAY NO TO 大腸癌
作者:林肇堂等
出版社:大都會文化
書名:SAY NO TO 大腸癌 作者:林肇堂等 出版社:大都會文化

大腸直腸癌 致癌物 加工肉品 飲食習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