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已連續數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原因不外乎跟飲食西化、肥胖、肉吃的多、菜吃得少等不良飲食習慣有關。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針對50歲至74歲民眾,實施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來篩檢大腸癌,但是,當糞便潛血陽性結果出來時,往往會讓民眾感到憂心,對大腸鏡檢查為之卻步。
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糞便潛血陽性者,約一半有腺瘤性瘜肉,也就是大腸癌前病變;約有5%患者可能已有大腸癌。針對潛血陽性的患者,其實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甚至比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患者還來得高,而且這些患者絕大多數都沒有任何症狀。
嚴重併發症風險 千分之一
對於這種高風險患者,大腸鏡檢查其實是必須且刻不容緩的。雖然大腸鏡檢查較為侵入性,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是相對不危險的檢查,發生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僅約千分之一。
一般而言,藉由潛血陽性而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患者,其中若發現大腸癌,有近一半為原位癌或是第一期大腸癌,治癒率及未來存活率相當高。
有腸道症狀 別拖快治療
大腸鏡檢查可以進一步確認腸道狀況,若發現有癌前瘜肉或是早期癌等情形,可透過大腸鏡進一步將病灶切除。研究結果也說明,此舉可降低未來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風險。
如果有腸道症狀,例如糞便帶血、裏急後重、大便習慣改變或是大便變細等,甚至糞便潛血陽性的患者,應該及早接受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原因、及早治療,以免一拖再拖,造成無法根治的後果。
目前針對大腸瘜肉等癌前病變或是早期癌等,可藉由大腸鏡施行瘜肉切除術或是內視鏡黏膜切除術等進行根治,有健保給付,病患僅需負擔部分耗材費用。對於害怕大腸鏡檢查的不適,也有麻醉鏡檢查等選項,讓檢查不再是夢靨。
研究顯示,膳食纖維飲食可以防癌,尤其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營養均衡、高纖飲食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具降膽固醇、降血脂、降血糖作用,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甚至還能控制體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