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選擇大腸癌治療方式?專家用一張圖表解析
臨床上透過多種藥物組合治療,第二期與第三期患者術後,通常使用簡稱為FOLFOX的藥物組合,包含Folinic acid、Fluorouracil與Oxaliplatin等三種成分藥物,健保給付每兩周一次、共12次。
遠端轉移 標靶提升治療效果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此時需要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標靶藥物讓治療反應率從三、四成提升至五、六成。
在第四期的第一線治療中,不論KRAS基因有無突變,可用抑制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合併FOLFIRI組合,包括Folinic acid、5-FU與IrInotecan等三種成分藥物;若KRAS基因未突變,也可用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合併FOLFIRI或FOLFOX組合。
第二線治療使用抑制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合併FOLFIRI組合。第三線治療中,無論KRAS基因有無突變,可單使用多重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劑標靶藥物,或者單使用第三代5-FU口服化療藥;若KRAS基因未突變,也可用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合併FOLFIRI組合。
藥物反應 與患者體能有關
部分患者一確診就是第四期、不曾化療,此時化療選用FOLFOX組合或FOLFIRI組合均可,同樣搭配血管新生抑制劑為第一線療法,不過健保只給付FOLFIRI與血管新生抑制劑的組合。
僅有約四成晚期患者能順利讓腫瘤縮小一半以上,目前難以預測患者化療的效果。臨床觀察,男女的化療反應率沒有差異,但年長者、失能臥床者的化療反應率往往較差。
研究:搭配熱療 增加療效
國外研究顯示,患者同時接受化療與腫瘤熱療法(Hyperthermia),可增加化療藥物反應率。賴基銘表示,熱療法適用腫瘤在骨盆腔或後腹腔患者,由機器從體外聚焦加熱,腫瘤在攝氏43度以上開始死亡,溫度愈高,凋亡時間愈快。再者,腫瘤附近區域升溫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讓化療藥物容易被吸收,提升療效。
臨床建議,腫瘤在骨盆腔與下腹腔的患者,可考慮自費在化療前後兩小時、甚至化療時使用熱療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藥物穿透性,提升療效。
至於治療後復發,又可分為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賴基銘表示,理論上,局部復發患者可能需要先切除轉移腫瘤,再進行局部放療;遠端轉移患者則需要進行化療。
但醫界普遍認為,即使乍看無遠端轉移,很可能是尚未觀察到,仍建議化療。若先前未作過化療,FOLFOX或FOLFIRI均可選擇,若用過其中一種,應嘗試另種組合。
接受免疫療法 去年僅兩位
另外,對於近年倍受矚目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賴基銘表示,對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需帶有基因型「MSI-H(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才有治療效果,反應率約一成五,由於患者人數少,約占所有療法都失敗的5%至10%,臨床應用也少,根據去年度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全台僅兩名女性接受免疫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AI神輔助早揪大腸癌無遁逃 北榮內視鏡新突破登期刊
小心大腸息肉變成癌 定期檢查保「腸」健康
為什麼醫師要求做第二次大腸鏡檢查?2動作不確實等於白忙一場
桃園每10萬有365人罹患大腸癌 醫師:早期無症狀最可怕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台灣大腸癌地圖出爐 雲嘉南200人就有1人居冠
男子腹痛半年以為胃潰瘍 急診竟是大腸癌併發阻塞
大腸癌會遺傳嗎? 家醫:家人曾得過風險增一倍,常做6件事也增加罹癌風險!
便祕是否會罹患大腸癌?醫師:遺傳基因加這些生活習慣才致命
「醫師其實沒有比一般人健康」健檢名醫抗癌14年的領悟
腹脹、腹瀉、便秘是大腸癌? 這些異常小心是卵巢癌...5成確診已晚期
咖啡可減緩大腸癌進展? 新研究給解答
苗栗3兄弟一年內相繼診斷出大腸癌 家族遺傳風險高
照大腸鏡前3天的低渣飲食怎麼吃?一張圖表教你判斷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醫病天地/連環屁加排便改變 恐腸癌警訊
國人聞大腸癌色變! 醫師呼籲癌症篩檢「腸」識不可少
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有這2大壞習慣快通通改掉
老人貧血原來是大腸癌上身 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
婦人愛吃燒烤、煎炸食物 血便檢查罹患直腸癌
不管幾歲都要有警覺! 大腸癌年輕化,常做5件事形同慢性自殺
婦人糞便潛血呈陽性不在意 大腸鏡檢出3公分腫瘤
六旬夫妻同時得到結腸癌中晚期 醫揪罪魁禍首:嗑瓜子
有大腸癌家族史 40歲就檢查
這2件事與癌症息息相關 醫師教你如何遠離大腸癌!
猜你喜歡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男性40歲後頻尿 小心「男人癌」上身 少吃高脂肪食物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發現幽門桿菌到確診約3.4年 胃癌患者多數有2症狀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直腸癌肛門全切除?器官保留治療術讓他不須裝人工肛門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台師大研發新抗癌有機化合物 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2021癌症高峰論壇/譚敦慈 用吸油煙機、少清潔劑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不菸不胖 抗癌打底一半靠飲食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
2021癌症論壇/邰肇玫:從癌症畢業 我真心覺得自己會好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不中斷 關鍵在營養
歌手朱俐靜、邰肇玫 癌後愛上不完美的自己
不菸不檳,口腔長期破皮也罹癌!注意口腔癌7大危險徵兆
2021癌症論壇/CAR-T免疫細胞療法 挑戰治癒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