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名傷造口師照料患者 專家籲病友別再悶在家中了
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膀胱癌的比例增加,多數手術患者無法避免「腸造口手術」,排泄出口從原本的肛門、尿道移至肚皮,使患者心理存在著莫大的恐慌,老一輩的患者甚至因此足不出戶,進而出現精神疾病的情形比比皆是,專家表示,台灣傷造口照顧發展成熟,訓練超過100名傷造口護理師,加上已有病友協會能相互幫忙,千萬別悶在家中不向外界求援。
第八屆亞太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會員大會首度於台灣舉辦,現場邀集各國傷口、造口、失禁處理專家,今天下午也有100多名病友走出家中,相互討論,生活上常遇見的問題。
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常務監事也是第八屆亞太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會員大會主席于博芮說,隨著手術的進步,永久造口的患者可預期會愈來愈少,但暫時性造口仍不可避免,根據推估,我國約有1萬多人有永久性造口的患者,約3萬多人現在仍有暫時性造口。
面對造口最令患者或家屬恐懼的是大腸組織直接顯露在肚皮上,且新手患者裝置造口袋時常手足無措,糞便濺散全身,內心受創,也使患者不敢隨意步出家門,于博芮說,有人工造口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髒跟臭,只要有妥善的處理與照顧,生活可以與一般人無異。
于博芮說,全台已經訓練超過100多名的傷造口護理師,不僅能在患者出院前協助教育患者如何處理傷口,更在手術之前,也會與醫師討論,能否避免使患者有永久性造口,若無法避免造口,也希望開口處能是患者好處理的位置,避免未來影響生活。
我國護理界多年來推動傷造口照護,也讓患者漸漸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塊傷口,特別是年輕患者,較能接受與造口共存的生活方式,願意踏出家園與他人相互討論與協助彼此,但年紀較長的患者,常礙於面子,常把自己困在家中。
曾有位年近70歲的退休校長,大腸癌後造口,身為護理師的女兒想協助照顧,爸爸卻礙於面子,不願女兒幫忙,也不願向外求援,這一場手術也讓他不願打開心房,從此困在家中。
反觀同是大腸癌後造口的一位男性患者,本身是為歌唱老師,造口的生活反而讓他更積極接觸人群,用自身經驗鼓勵病友走出家園,每周開設唱歌時間,讓每位病友都能彼此聊聊心聲,放鬆壓力。
于博芮說,多數患者不曉得資源在哪裡,未來學會也將串連我國100多位傷造口護理師,將位處的醫院公布於網站上,一旦國內旅遊途中造口照顧出現疑慮,不一定要跑回原來醫院,也能依造口師地圖,尋求幫助。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台灣大腸癌地圖出爐 雲嘉南200人就有1人居冠
男子腹痛半年以為胃潰瘍 急診竟是大腸癌併發阻塞
大腸癌會遺傳嗎? 家醫:家人曾得過風險增一倍,常做6件事也增加罹癌風險!
便祕是否會罹患大腸癌?醫師:遺傳基因加這些生活習慣才致命
「醫師其實沒有比一般人健康」健檢名醫抗癌14年的領悟
腹脹、腹瀉、便秘是大腸癌? 這些異常小心是卵巢癌...5成確診已晚期
咖啡可減緩大腸癌進展? 新研究給解答
苗栗3兄弟一年內相繼診斷出大腸癌 家族遺傳風險高
照大腸鏡前3天的低渣飲食怎麼吃?一張圖表教你判斷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醫病天地/連環屁加排便改變 恐腸癌警訊
國人聞大腸癌色變! 醫師呼籲癌症篩檢「腸」識不可少
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有這2大壞習慣快通通改掉
老人貧血原來是大腸癌上身 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
婦人愛吃燒烤、煎炸食物 血便檢查罹患直腸癌
不管幾歲都要有警覺! 大腸癌年輕化,常做5件事形同慢性自殺
婦人糞便潛血呈陽性不在意 大腸鏡檢出3公分腫瘤
六旬夫妻同時得到結腸癌中晚期 醫揪罪魁禍首:嗑瓜子
有大腸癌家族史 40歲就檢查
這2件事與癌症息息相關 醫師教你如何遠離大腸癌!
婦人愛吃炸物 大腸鏡查出可能癌變的鋸齒狀腺瘤
愈年輕治療過程愈易復發!5成患者可透過飲食、運動預防大腸癌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男子肚子悶痛一驗竟是肝腫瘤 禍首是9年前腸癌轉移
「安倍辭了、黑豹走了」 大腸疾病不能輕忽,出現4類症狀須警惕!
「黑豹」男星大腸癌逝 台每14人中1人可能罹患
猜你喜歡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35歲女背酸痛竟是乳癌骨轉移 醫師提醒輕熟女注意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邰肇玫: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 才能幫人打氣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治胰臟癌新曙光! 中研院偕中醫大合成胜肽分子抑制轉移
自費治癌 保單夠支付嗎?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陳昇爆患口腔癌 醫警示:嘴破逾2周未癒已響起罹癌警訊
產官學攜手打造精準醫療 供六癌病友全方位基因檢測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乳房攝影篩檢比生小孩還痛? 她不信謠言親身實測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癌症精準醫療計畫 6種癌患可望免費基因檢測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30歲以上女性快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方馨:花不到6分鐘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久沒愛愛不用做抹片?國健署破迷思
腳麻、背痛竟是腎癌轉移!專家建議打擊癌細胞有效方法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