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山葵、芥末和辣根不一樣?真正的哇沙比是哪個?該如何挑選?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大腸直腸癌

糞便潛血篩檢異常3成不敢做大腸鏡 3年瘜肉恐變癌症

癌篩檢發現的早期癌(0期及1期)可高達9成4,及時接受治療,早期癌5年存活率高達8成5。記者陳婕翎/攝影
癌篩檢發現的早期癌(0期及1期)可高達9成4,及時接受治療,早期癌5年存活率高達8成5。記者陳婕翎/攝影

十大癌症中大腸癌蟬聯首位11年,每年約1萬5000人罹癌,5700人因此死亡。每年雖有120萬人透過糞便潛血篩檢,但有3成多民眾看到篩檢結果異常逃避後續確診,甚至一再做篩檢直到結果正常,就以為身體依然健康。醫師警告,從大腸瘜肉變成大腸癌只需要三年,篩檢後的確診非常重要。

據國健署癌症篩檢資料庫,糞便潛血篩檢結果陽性異常民眾做後續確診,60%是癌前病變及癌症、25%為痔瘡、15%為潰瘍出血。其中,接受大腸鏡確診與腸癌有關的民眾,93%有大腸惡性瘜肉、7%是大腸癌。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提早找發現瘜肉並切除,就可排除大腸癌風險,「甚至不用算五年存活率,因為患者100%能繼續活下去。」

李宜家一再強調,糞便潛血篩檢很重要,三個月內完成後續確診同樣非常重要。潛血陽性患者中,2人就1人有瘜肉,22人中1人已是大腸癌。但他在臨床上,卻發現民眾對大腸鏡確診態度消極,「有人甚至寧願再做11次篩檢,就是要做到結果呈陰性。」一拖是兩年,這段期間大息肉已變成大腸癌,大腸癌也可能隨淋巴移轉至肝、肺,就必須開始計算五年存活率。

李宜家引用數據凸顯潛血陽性即早確診重要性,他說,大腸鏡確診時間拖延6至12個月,罹患大腸癌患者增加3成;反之,潛血篩檢報告出爐三個月內接受大腸鏡確診者,可有效降低60% 十年後大腸癌死亡的風險。「臨床上發現,民眾遲遲不來確診的主要原因是恐懼大腸鏡的不適感,其實隨醫療技術進步,麻醉後就可大幅改善大腸鏡異物感。」

今年56歲的張先生,從50歲可免費做糞便潛血檢查後,定期每兩年做一次篩檢,前兩次都沒事,直到今年做第三次居然發現是陽性,「看到結果當下真的是『驚死』(台語的嚇死)。」但他一開始也非常排斥大腸鏡,所幸在醫院服務的弟弟催促他。張先生直言大腸鏡確實不會痛,但下腹還是有點脹,不過醫師都會陪著聊天,看螢幕分析,甚至笑說「你的大腸好漂亮」,很快就適應。

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至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即使發現是大腸癌,癌篩檢發現的早期癌(0期及1期)可高達九成四,及時接受治療,早期癌5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五。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篩檢方式簡單,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

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記者陳婕翎/攝影
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記者陳婕翎/攝影
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至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記者陳婕翎/攝影
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至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記者陳婕翎/攝影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圖)在大腸隧道講解大腸瘜肉變成大腸癌的過程。記者陳婕翎/攝影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圖)在大腸隧道講解大腸瘜肉變成大腸癌的過程。記者陳婕翎/攝影

編輯推薦

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息肉 大腸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