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健康事業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聯合報健康事業
【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綜合整理】
前總統李登輝、知名法醫楊日松、導演柯一正、歌手楊烈、音樂人陳志遠,他們有什麼連結呢?他們全都是大腸癌患者。李登輝、柯一正、楊烈經過手術及治療,現在恢復健康,但楊日松及陳志遠,卻不幸因大腸癌病逝。
我們的腸道,是由小腸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營養,之後殘渣進入大腸,由大腸吸收水分,並暫時存放小腸送來的廢物,然後排出。 但不少人飲食偏向高油脂、多肉類、少蔬果,使得大腸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增超過1萬人,它發生率連續四年居台灣十大癌症的首位,死亡率是癌症的第三名。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平均每天有30人得到大腸癌,13人因此死亡。
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有人會常有便意、大便次數增加,或大便變細,也有人肛門排便時會痛或有血,以為是痔瘡或腸炎而延誤就診,其實有家族病史或年過50歲的高危險群,都應提高警覺。家族中若有一位一親等是大腸癌患者,則罹病率是一般人二到四倍;若兩位一親等是大腸癌患者,罹病率更提高到一般人的三到六倍,最好提前40歲就做檢查。
醫師指,如果右側大腸有癌病灶,因食物消化到此的殘渣為液體狀,病人症狀常是摸到腹部腫塊、下腹隱痛、貧血、食欲不振,或會惡心、嘔吐。
左側大腸由於比較窄,主要為儲存大便,食物殘渣為固體狀,有癌變的話,症狀為大便帶血及黏液,大便次數增加,並容易便秘或腹痛。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