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2025癌症論壇/手術仍是治療核心 許祐仁:直腸癌已9成用微創

在聯合報2025年癌症論壇暨工作坊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專題演講。記者曾原信/攝影
在聯合報2025年癌症論壇暨工作坊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專題演講。記者曾原信/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大腸直腸癌長年高居男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平均每小時約有兩人確診。雖直腸只約15公分,卻負責儲存糞便與調節排便,因此一旦罹癌,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指出,若能在第一至三期完整切除病灶,大腸直腸癌仍有5年存活率,手術仍是最核心的治療手段。目前腹腔鏡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等微創手術,已應用於逾9成病例,能有效減少術後疼痛並提高保留肛門的可能性。

許祐仁表示,左側大腸直腸癌常因糞便乾硬而導致阻塞或便血;右側則因糞便較稀,通常要等腫瘤長至相當大才會發覺。常見症狀包含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以及持續便意,建議透過大腸鏡、電腦斷層、磁振造影及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判定腫瘤分期與治療策略。雖精準治療是趨勢,但在大腸直腸癌中,實際能受益者不多,多數病患仍需仰賴標準治療。

許祐仁指出,手術後若腸道無法順利接合,可能須暫時或永久造口,為使患者了解不同治療選擇,醫師與患者可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充分溝通與評估,選擇最適合的療法。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於今日登場,下午場與會專家包括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右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腫瘤科主任虞凱傑、台灣癌症研究學會理事長蘇柏榮、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威震、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暨國際醫學中心主任李啟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於今日登場,下午場與會專家包括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右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腫瘤科主任虞凱傑、台灣癌症研究學會理事長蘇柏榮、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威震、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暨國際醫學中心主任李啟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記者曾原信/攝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