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今天批評,健保局對於標靶藥物的審查標準不一,對患者不公平。例如大腸直腸癌患者比肺癌多三萬人,但標靶治療的藥品費用卻少了8億元。
才30歲,卻因罹患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生命已在倒數的陳鈞怡,因為體力虛弱,今天透過影片發聲。陳鈞怡說,他使用的標靶藥物沒有健保給付,至今打20針,已經花了160萬元。每次看到父母到處借錢,很心痛。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也說,大腸直腸癌病患人數逐年攀升,相對肺癌有「名人效應」,得到的關注多,納入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化療藥物選擇也多。但沒有名人「加持」的大腸直腸癌,目前僅有一種標靶藥物;大腸直腸癌患者比肺癌多出3萬人,但標靶治療藥品的健保支出卻少了8億元。
基金會下周也將舉行公聽會,要求健保局應該公開藥物審查的會議紀錄,也應該檢討審查機制的公平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