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新竹市最近有2件大腸癌特殊案例,一名患者只有15歲,被診斷出罹患第三期大腸癌,另名40歲男子年年參加公司健檢,今年檢查時出現4.5公分的巨大瘜肉,是原位癌。
醫師呼籲民眾,健檢時不是照大腸鏡就好,應該分辨是「乙狀結腸鏡」或「全大腸鏡」。
這名40歲竹科男性主管,年年參加公司健檢,去年在某家醫院照60公分乙狀結腸鏡,檢查結果正常,今年到安慎診所健康管理中心照全大腸鏡,竟然出現4.5公分巨大瘜肉,經病理檢查確定是原位癌,他非常驚訝。
安慎診所腸胃肝膽科醫師劉南山表示,通常每1公分的大腸癌腫瘤形成約5年,按理過去幾年的健檢都可能發現,原因就出在乙狀大腸並不是像水管一樣固定在腹腔內,而是游離的,所以檢查時,明明內視鏡已經進到大腸內60公分了,卻可能因為大腸被撐長了,停留在30公分內沒察覺到。
劉南山表示,各醫學會和專家都認為,大腸鏡才是篩檢大腸直腸癌黃金標準,光做快速方便的乙狀結腸鏡,恐怕仍可能有疏漏。
另外,近年台灣大腸癌患者似乎年輕化,一名15歲男生因為上高中必須接受新生入學體檢,他被檢出貧血,醫生只開給鐵劑補血。
他媽媽警覺到這個年紀的男生鮮有貧血的,且印象中曾在家裡的馬桶發現兒子有殘血,逼問後確定有血便,趕緊帶到安慎檢查。
檢查結果,15歲青少年確實罹患第三期大腸癌,除立即手術切除,還要做一年的化療;他的母親十分自責,因為家族沒有病史,推斷是國三準備考高中時,晚上補習天天外食,且喜歡吃漢堡、餅乾、洋芋片等西化食物所致。
認識大腸癌
安慎診所腸胃肝膽科醫師劉南山表示,大腸直腸癌4年前超越肝癌成為國人最好發癌症第一名,雖然死亡率相較於其他癌症較低,但罹患人數最多,每年平均全台有4280人因大腸死亡。
發生率增加的關鍵在於飲食習慣,動物油脂的攝取量增加,植物纖維的攝取減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大腸直腸癌是因瘜肉產生,透過篩檢可在內視鏡檢查時立刻切除。
※延伸閱讀
.大腸直腸癌 死亡率爆升第三
.腹腔鏡手術 出血少、恢復快
.怎麼預防大腸癌
【2009/07/0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