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乳房超音波是常用來發現和早期診斷腫瘤的檢測方法,但是大量的影像資訊讓醫師需耗費許多時間閱片,若使用AI(人工智慧)輔助,就能在一秒內快速完成閱片程序,且偵測準確度達95%。然而發展AI,需要有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因此台大醫院引進新一代的AI超級電腦,藉由大量的運算能力處理巨量複雜的臨床影像和文字資料,提升智慧醫療發展。
台大醫院今年2月成立智慧醫療中心,院長吳明賢表示,智慧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重要的主軸,尤其是在AI的應用是台大未來五到十年的重點。而智慧醫療的四個區塊,台大原已含括資料、人才、臨床轉譯,只差「運算力」。
因此台大醫院耗資新台幣約1700萬引進兩套AI超級電腦系統DGX A100,預計可提升處理醫療影像的速度可提高兩倍效能、語言處理提升五倍效能,若搭配基因運算軟體則可提升2.25倍的效能。
其中,台大將AI系統應用於輔助乳房超音波診斷,減少醫師閱片時間並提升準確率。
外科部主任黃俊升表示,過去乳房超音波必須一邊掃瞄一邊看螢幕上是否有任何懷疑的腫瘤,一一記錄、一一拍照,但若是醫師經驗不夠或是不夠專注,則可能遺漏。新的掃描方式,則是一次性將全身做詳細掃描,透過AI系統可在一秒內快速閱讀完大量的影像,並定位出腫瘤可疑的位置,偵測準確度達95%、良惡性診斷準確度則將近九成。
台大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則表示,目前AI系統在醫療上除了輔助影像診斷,也輔助偵測,不僅提升準確性,也改變醫療流程,加快速度。
他舉例,過去送到急診的病人可能有腦出血,由急診醫師開立檢查,影像醫學部醫師則病人依照順序一個一個閱片,可能不會第一時間看到急診病人的資料。但透過AI系統,可以直接挑出危急病人,讓影像醫學部醫師在第一時間可以快速判讀,並將診斷結果回傳給急診醫師進行診治。除此之外,台大醫院也利用AI開發出肺結自動偵測系統以及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
吳明賢表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大數據就像是石油,而開採石油需有良好的工具,尤其基因定序就像無字天書,利用AI系統可快速從中找出脈絡,進一步做到精準健康、精準醫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歐美8至10年 醫籲定期篩檢存活率高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25歲新手媽媽哺乳摸到硬塊 竟是乳癌二期
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經歷大病一場 我心重開機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
乳癌是婦女殺手 醫師:乳房X光攝影能早期發現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乳房 助罹癌女性恢復自信心
網路傳言「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增加乳癌或甲狀腺癌的罹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HER2+乳癌新希望 能降低復發率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45至69歲婦女免費乳癌篩檢!預防乳癌專家建議這樣吃
乳癌防治基金會跨界公益下午茶 宣導乳癌防治為愛齊跑
93歲嬤抗乳癌 術後恢復良好
乳房自我檢查要在月經來後一星期! 懷孕、哺乳期更不可輕忽
洗澡摸到乳房有硬塊 微創手術切除良性腫瘤不影響外觀
猜你喜歡
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醫院辦21場攝護腺癌篩檢 2000人揪出100人PSA指數異常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活越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癌症治療新曙光!輝瑞與國衛院簽訂精準醫療合作協議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
排出血尿不會痛 卻可能是罹患這種癌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晚期胃癌主要症狀:胃口差、體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