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得乳癌的10大危險因子 該怎麼檢查醫生教你判別
十多年來,乳癌一直是我國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也高居第四名。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這些年來逐步上升,大部分的病患都集中在45-69歲這個區間,且從2011年起,每年皆已超過10,000名個案罹患乳癌,也有約2000名個案因此死亡,對婦女健康威脅已不容忽視。政府自2002年開始提供乳癌相關篩檢,並逐步擴大對象至45-69歲婦女或二等親內血親具有乳癌病史的40-44歲婦女。實證顯示,大規模推動乳房X光攝影作為乳癌篩檢,可增加早期乳癌的發現率,進而使乳癌的死亡率降低2-3成。
臨床上,乳癌常見症狀包含:乳房有腫塊但無觸痛、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外型有局部或全面凹陷、乳房皮膚紅腫潰爛、腋下淋巴腺紅腫、及腋下區域有腫塊等。以上症狀可透過乳房自我檢查來發覺,但每個人乳房組織緻密程度及手上感覺不同,早期病灶可能也尚未形成摸得到的腫塊,為了能更早發現病灶,乳房X光攝影已被廣泛使用,以發現尚無症狀的病灶,避免錯過對付乳癌最好的時機。
哪些婦女屬於乳癌的高危險群呢?
◎乳癌家族病史
◎個人乳癌病史
◎個人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病史
◎初經早(12歲前)/停經晚(55歲後)
◎未曾生育
◎未曾哺育
◎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
◎過度肥胖/攝取過多脂肪
乳癌的可能的危險因子
◎口服避孕藥
◎更年期荷爾蒙補充
雖有上述危險因子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不過大部分的乳癌患者仍是沒有已知危險因子的。
目前的乳癌篩檢採取的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具體作法是用透明壓克力板固定並夾住乳房(如:圖一),將乳房壓扁固定,減少組織厚度以利X光攝影。組織變薄後,小腫瘤較不會被很厚的正常組織遮住。
乳房X光攝影可以看出乳房中的微鈣化點(如:圖二)或腫塊等局部結構異常。但若在乳房X光攝影中發現鈣化點,則不一定是由乳癌細胞所導致,可能導致鈣化的原因還包含了血管鈣化、纖維腺瘤鈣化、擴張乳管內鈣化、及囊腫內鈣化等等。
如上所述,雖目前影像檢查已非常進步,但仍有其限制,故未能作為最後診斷的依據,且有時存在灰色地帶,故美國放射醫學會(ACR)發展出一套分類(BI-RADS),以助於臨床上正確地溝通。
美國放射醫學會以BI-RADS 分類,釐清影像檢查灰色地帶診斷的依據
◎若對鈣化點需要看得更清楚,或有可疑的結構扭曲或腫塊需使用超音波幫助判斷(BI-RADS 0),則可以視狀況安排乳房X光放大攝影或乳房超音波做進一步確認。
◎若認為可能為良性病灶(BI-RADS 3),則可以考慮6個月後追蹤檢查。
◎若懷疑為惡性腫瘤(BI-RADS 4或5),則會建議接受穿刺或切片取得細胞以確立診斷。
目前政府提供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條件
◎45-69歲婦女,每2年1次
◎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
最後要提醒您,除了可每月進行自我乳房檢查,符合乳房X光攝影受檢條件的婦女,宜依建議接受篩檢。
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流程圖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好累!乳癌化療重度疲憊有解 醫師:藥物運動一起來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歐美8至10年 醫籲定期篩檢存活率高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25歲新手媽媽哺乳摸到硬塊 竟是乳癌二期
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經歷大病一場 我心重開機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
乳癌是婦女殺手 醫師:乳房X光攝影能早期發現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乳房 助罹癌女性恢復自信心
網路傳言「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增加乳癌或甲狀腺癌的罹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HER2+乳癌新希望 能降低復發率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45至69歲婦女免費乳癌篩檢!預防乳癌專家建議這樣吃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署擬給付NGS 近期廣徵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