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 用藥量身訂做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2018年新診斷個案數已達萬人,乳癌治療藥物不斷進步,死亡率次於肺癌、肝癌、大腸癌,居第四位。專家指出,乳癌新藥讓醫師可用武器更多,針對乳癌患者分子型態個別狀況的不同,給予個別化的治療,可有效降低副作用,突破治療瓶頸,實現個人化用藥精準醫療的目標。
適用療法不同 別模仿用藥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明燊說,乳癌患者狀況不同,適用療法及相關副作用也不同,有些病友想模仿他人用藥,或誤以為副作用嚴重的藥才有效,其實應依個別情況選擇性用藥,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又有健保。病人不要聽信片面之詞或坊間另類治療,應以最了解自己病情的主治醫師的判斷及給予的治療為主。
新療法 延長無疾病惡化期
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指出,國內乳癌患者七成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以往這類乳癌轉移患者,單獨使用荷爾蒙療法,若情況不好就加上化學治療,但近年治療方式逐漸改變,臨床試驗發現,CDK4/6抑制劑搭荷爾蒙療法的芳香環酶抑制劑,可延長無疾病惡化達27.6個月,遠勝於單獨使用荷爾蒙或化學治療。
CDK4/6抑制劑的出現,被乳癌轉移患者視為曙光,研究發現,乳癌細胞會依賴CDK4/6這個酵素生長,因此阻斷CDK4/6就能讓癌細胞停止生長甚至凋亡,這類藥物稱之為細胞週期抑制劑。
CDK4/6併用 抗癌效果增加
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峻宇說明,對於常見的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雌激素會刺激乳癌細胞生長和分裂。目前治療的最佳組合,是將可阻斷細胞分裂周期的CDK4/6抑制劑與荷爾蒙抑制劑合併使用,相較於單用荷爾蒙,抗癌效果增加,病情惡化風險降低大約一半。
截至去年年底,已經有兩種CDK4/6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針對腫瘤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停經後轉移性乳癌,且未接受過芳香環酶抑制劑治療及無器官轉移危急症狀的患者,可用於乳癌轉移後第一線使用,預計近五成患者可受惠。
兩種有健保給付的CDK抑制劑療效相當,各有其副作用,服藥方式也不大相同,病友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使用。
新藥的治療組合副作用比化療少,較常見為白血球下降、皮疹、倦怠感,但都不嚴重。
新藥治療 副作用比化療少
陳達人分享,2014年有位60多歲廣泛嚴重性腫瘤的乳癌骨轉移病人,先以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再接受手術,之後使用抗荷爾蒙藥物,直到2016年復發又有其他器官轉移,經不斷更換抗荷爾蒙藥物,到了2017年,病人自費使用CDK4/6抑制劑,病況穩定,腫瘤不再變大,無感受明顯副作用。
陳達人表示,目前已有兩位病人經使用逾兩年,患者皆可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去年10月起,健保對CDK4/6抑制劑給付有條件開放,用於晚期乳癌第一線治療荷爾蒙接受體強陽性(≧30%、HER-2陰性、沒有內臟轉移危急症狀的停經後婦女)。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學會創會理事長陳訓徹表示,經研究,CDK4/6抑制劑也可用於第二線,存活期可拉長到10至15個月,整體存活率也提升,期待未來給付條件放寬。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端瑩及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皆表示,乳癌治療發展一步一腳印,每階段都有新藥被開發,醫師想方設法讓病人用盡各種可用的藥物,幫助病人能活得更久更好。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好累!乳癌化療重度疲憊有解 醫師:藥物運動一起來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歐美8至10年 醫籲定期篩檢存活率高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25歲新手媽媽哺乳摸到硬塊 竟是乳癌二期
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經歷大病一場 我心重開機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
乳癌是婦女殺手 醫師:乳房X光攝影能早期發現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乳房 助罹癌女性恢復自信心
網路傳言「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增加乳癌或甲狀腺癌的罹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HER2+乳癌新希望 能降低復發率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45至69歲婦女免費乳癌篩檢!預防乳癌專家建議這樣吃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