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年來推行乳房攝影篩檢乳癌,最新國內研究顯示,相較於觸診,乳房攝影可降低國內女性乳癌死亡風險達41%,晚期乳癌機率也降30%,且過度診斷機率較國外低。專家提醒,女性初經早、停經晚或未生育,罹患乳癌的威脅較大,更需藉定期篩檢防癌。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於「林東明名譽教授紀念演講會」分享乳癌篩檢成效,他表示,此研究分析全台約143萬名女性的乳房攝影資料,證實防癌的效果明確,例如降低乳癌死亡風險達41%,成績和挪威、瑞典、芬蘭、加拿大等先進國家相近,且相較於國外過度診斷比率20至40%,我國乳癌篩檢過度診斷比率僅13%。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每年約有77萬人接受乳房攝影篩檢,但僅占符合免費篩檢者的4成左右,有待提升,陳秀熙說,研究已證實台灣的乳房攝影成就,民眾應多加利用。
但長庚醫院乳房外科教授陳訓徹醫師指出,世界各國過去研究乳房攝影篩檢最多只能降低死亡率25%,實務上更只降低10到20%,該研究結果可能高估;他推測,除了乳房攝影篩檢外,民眾對乳癌警覺性提高、癌症治療方式進步都是死亡率降低的原因。
陳訓徹強調,乳房攝影篩檢仍有必要,但每千人接受篩檢,約有百人需要回診,其中可能只有40人需要做切片檢查,最後只有4人罹癌,他建議要事前告知受篩檢的民眾風險低,以免造成不必要恐慌。
他也提醒,西方女性多於65歲後發現乳癌,國內女性則好發於45到54歲,年輕化趨勢明顯,符合篩檢年齡資格的女性真的不要放棄篩檢機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