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阿嬤胃口差暴瘦 竟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怪
一名70多歲阿嬤最近胃口差,只吃一點食物就飽,半年內體重剩41.7公斤,驟降逾10%,沒力氣走出門活動。醫師發現阿嬤不只貧血,白血球單位還高達20多萬,超出正常值20倍,確診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怪。
收治個案的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細胞癌化且異常增生的惡性淋巴腫瘤,好發於60歲以上銀髮族,發生率近年逐漸上升,每年新增病例為150至200人,另有年輕化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症狀也不具特異性,很多人誤以為是正常老化。通常會發現的病人,多是在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白血球過高,或是淋巴結腫大才進一步求診。
王銘崇曾遇過一名婦人就醫時腹部腫脹,經檢查發現脾臟腫成原來的10倍大,「如果形容正常脾臟為青芒果,那婦人的脾臟就是金煌芒果了!」婦人也因為脾臟腫脹壓迫骨盆腔,吃一點東西就飽,體重下降,同時影響行動能力。
不過,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患者無須憂慮。王銘崇表示,目前治療標準為「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也就是屬於低危險病人只要規律追蹤就好,屬於中高危險患者則應在醫師評估下,接受藥物治療。
低危險指的是無臨床症狀或輕度症狀,存活時間平均10年;中危險族群則是淋巴結及肝脾腫大,但血液數量是可維持正常,平均存活時間約7年。高危險群是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明顯下降,需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約2年。
目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藥物治療,除了有傳統化療及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之外,也有2款免搭配化療的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都能達到抗腫瘤效果。
王銘崇提醒,當長輩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千萬別以為只是衰老症狀,應盡速至血液科檢查血液是否有異常,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此外,王銘崇呼籲患者切勿用偏方及另類療法,很可能引發不良副作用且造成抵抗力下降,不只破財又傷身。
王銘崇感慨,他曾遇過罹病男子屬於低危險族群,卻因淋巴結腫大,內心焦慮尋求偏方,無牌密醫直接將針刺入他頸部腫脹的淋巴結,導致男子脖子兩側千瘡百孔、怵目驚心。經過醫療團隊幾番勸說後,男子才停止。
癌症希望基金會製作「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衛教動畫,透過王老先生與土狗來福介紹疾病的七大常見症狀。民眾可在YouTube網站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影音小學堂」,即可利用關鍵字搜尋到衛教影片。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常見七大症狀
(1)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
(2)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
(3)夜間盜汗
(4)淋巴結腫脹
(5)全身倦怠
(6)食慾不振
(7)全身乏力
註:上述症狀易與衰老症狀混淆,民眾應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王銘崇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脖腫「一塊」竟罹血癌!高中大哥霸氣捐幹細胞救妹
2022癌症高峰論壇/血癌患者的新希望:CAR-T細胞有如機器戰警,賣力打敗血癌細胞
血癌種類多難診斷 林口長庚結合AI精準分析
好消息!標靶藥物納健保 血癌病人新曙光
症狀兇猛且病程惡化快速 醫:即時察覺血癌4大症狀
高燒不退竟是血癌 醫師提醒出現這四個徵兆要留心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找不到合適骨髓 彰基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助父救回兒
血癌兇猛!三成患者正值壯年 血液病學會提醒4大警訊
跨國異體骨髓移植 台大癌醫中心救老翁一命
台大癌醫跨國骨髓移植首例 七旬港翁哽咽感謝台灣
陽明破解白血病致癌機轉 找出關鍵影響基因
全台第一間血癌友善病房啟用 高醫陪癌友找希望
骨髓瘤年增600例 新藥延長存活期
50歲骨頭痛 多發性骨髓瘤作祟
多發性骨髓瘤 被輕忽的血液型癌症
醫病天地/中醫調理體質 42歲懷第2胎
最難纏的血癌 AML治療現曙光
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突破性新藥 血癌、骨轉移有解
骨頭痛、腳腫與骨折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
研發沉寂20年 血癌治療不再絕望
血癌新藥開發沉寂20年 近年終於有新藥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年輕化
22歲經期血塊手掌大 竟是急性血癌
經期血塊大如仙草塊 22歲女患急性骨髓性血癌
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問世 血癌不必再怕
十萬分之一的獲救機會他等到了 28歲血癌病患重生
老男人最怕這個病 骨痛到極點失去活下去勇氣
血癌青年受贈重生 盼推10萬人骨髓建檔
半相合骨髓移植 血癌治療新趨勢
猜你喜歡
38歲自律男不菸不酒竟癌末 醫:定期癌篩是救命關鍵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余苑綺癌末卻無法再化療 余天曝將採最新型「熱療法」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血便以為是痔瘡!直到內褲一片血漬…才診斷發現是直腸癌四期
為何食道癌被稱為隱形殺手?醫師詳解食道癌症狀及如何治療與預防
癌友悲喊「病不起」 余天籲成立癌症藥品基金給付新藥
普丁臉頸腫脹疑似罹甲狀腺癌?醫:出現5症狀要提高警覺
要價不菲 細胞療法治癌 注意三要點
一群人比一個人走更遠…有癌友團體相伴的抗癌路,更無畏
我是癌友8/孩子,媽媽生病了:該讓他們知道多少?
十大癌症之冠大腸癌 醫建議定期篩檢最高存活率達9成
5旬婦乳癌切除乳房自卑2年 重建乳房恢復自信
癌友病不起 余天催設癌症藥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