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的進步,過去號稱台灣國病的肝病—B、C病毒性肝炎已逐漸銷聲匿跡,然而罹患肝癌的人數並未大幅下降。醫師表示,台灣罹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人數不斷增加,有高達33%的民眾罹患脂肪肝,若長期忽視恐導致肝癌。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今天在北醫大舉行年會,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對肥胖與脂肪肝疾病進展進行研討。高醫大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葉明倫,分享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與減重議題,他表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就是非酗酒所引起的「脂肪肝」,導致肝功能指數異常,即因過重、肥胖等因素使脂肪堆積造成的肝臟危機;如三餐外食、攝取過多精緻、油炸、甜食等食物,加上長期久坐、少運動等因素所造成。據統計,國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脂肪肝,且男性比例遠大於女性。
葉明倫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主要是因為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肝細胞裡面,進一步導致肝臟發炎,而肝臟長期發炎可能會導致肝硬化及後續併發症,而病患長期肝臟發炎下來就有較高機會造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病三步曲」,依嚴重程度分為「肝炎、肝硬化、肝癌。」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葉明倫說,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年齡超過60歲等族群,若同時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時,就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需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追蹤脂肪肝的變化。
葉明倫說,如果民眾因肥胖所造成脂肪肝,並無進展到其他病變,建議可採地中海飲食加上適度運動來改善。研究發現,民眾採地中海式飲食,體重不一定會改變,但長期觀察下,脂肪量會明顯減少。若較嚴重,則應透過營養師協助減重至少7至10%,才能達到臨床上顯著的改善,並加上藥物跟飲食來調控;或可透過減重手術(針對病態性肥胖病患)來達到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
若已嚴重到肝硬化時,除需就醫進一步檢查外,並應加強魚類、蔬菜與咖啡攝取;葉明倫說,患者得大量減少肉類、醣類攝取,並不可碰酒精,並每周透過快走、慢跑等運動150分鐘,助症狀減緩。
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醫師表示,確認診斷出脂肪肝的患者,多數都是飲食不正常,又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生活型態的改變,才是唯一確定有效的治療。因此只要控制飲食、保持運動並減重,可明顯改善脂肪肝與肝臟發炎的嚴重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