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而台灣的肝癌大多與病毒性肝炎(常見如B、C肝炎)有關。
病毒性肝炎與肝癌防治是全民重視議題,建議高危險群每3至6個月檢查胎兒蛋白和肝臟超音波,若發現懷疑有肝腫瘤,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以提早發現肝癌。
63歲的黃先生有C型肝炎病史,7年前曾因肝癌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今年因定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個約3公分大的肝腫瘤而至醫院求診,確診為肝癌。
經過詳細說明和討論後,採用電燒治療(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由於腫瘤靠近橫膈膜,在電燒前先注射人工腹水,避免灼傷,整個治療過程中,經麻醉科團隊的氣管內插管麻醉,順利完成。
治療結束後,體表傷口約針孔大小,黃先生兩天後就順利出院,目前健康狀況良好。治療後一個月以電腦斷層追蹤,並未發現肝癌復發,也無併發症。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肝癌治療方式多樣化,醫師可依據肝癌的大小、數目及肝功能,提供病患許多治療的選擇,電燒治療是一種微創治療,不用大型外科手術,在早期小型肝癌的治療效果及病患存活率與外科手術切除效果相當,已列入肝癌治療指引當中。
若肝腫瘤數目在3顆以下且不超過3公分,可考慮接受肝腫瘤電燒治療;若肝腫瘤大小在5到6公分左右,亦可以選擇使用多支電燒針進行電燒治療,以達到完整的燒灼範圍。
對於位於困難位置的肝癌,如接近肺部或橫膈膜,心臟或消化道,可先注射人工腹水或人工胸水,以避免灼傷這些器官。
肝癌容易復發,不論接受電燒治療或手術切除,建議病患每3到6個月接受抽血檢驗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復發才能及早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