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根據統計,生長在胃部黏膜下的腫瘤中,最常見的為胃腸道基質瘤,每年約有300名新增病例,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文良表示,與一般的胃癌不同,胃癌是腺瘤,基質瘤層則是從黏膜下的基質層中所長出來的腫瘤,多發生在胃部,其次是小腸和直腸。因為症狀不明顯,所以不容易發現,通常是在其他的手術過程中,或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
如同其他腫瘤,胃腸道基質瘤的主要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依據其病理切片結果,分為極低、低、中、高等四個惡性程度,藉以評估復發機率。因為部分患者可能在手術後出現復發或轉移現象,若不能開刀,則需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方文良指出,目前健保針對無法手術切除、復發或轉移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給付第一線的口服標靶藥物,或是對大於六公分的腫瘤,手術後給付一年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預防腫瘤復發。
方文良指出,第一線標靶藥物的作用機轉是透過阻斷蛋白質的信號,抑制癌細胞分化,因此能使腫瘤縮小或液化,治療效果顯著,相較過去患者中位存活僅19個月,而使用標靶藥物可延長至4.8年,增加為三倍以上。
方文良也提醒,術後定期回診追蹤才能確實掌握病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部分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時會出現眼部浮腫、手腳水腫等副作用,醫師會依據患者的狀況給予利尿劑或其他方式緩解不適的症狀,並依據患者身體狀況來調整用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