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陳姓女子,嚴重打鼾就醫,被診斷為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以為透過側睡等方式就能改善,直到友人又告訴她「有鼾聲」才讓她決定赴雙和醫院就醫,原本只想要改善鼾聲卻檢查出罹患晚期EGFR基因突變型肺腺癌,透過雙標靶藥物治療等目前已獲得控制。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3萬人罹患肺癌,其中5成屬於肺腺癌,約3分之1的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則大約55%可找到EGFR突變。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北榮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肺腺癌患者,有3分之1屬於不明原因,且肺腺癌的患者多為女性,多數沒有抽菸等習慣,初期也無症狀,當患者出現喘、不時咳嗽等症狀時,至少7成都已經是肺腺癌晚期。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馮博皓說,晚期肺腺癌的患者,約有一半會轉移,最常見轉移的部位為腦部,其次為骨頭,癌細胞轉移到腦部後,患者的言語、行動都可能受到影響,即使發現後開始電療,受到影響的認知功能也不可逆;呼籲民眾要多重視自身的症狀,及早就醫。
台北醫學大學人研長、雙和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李岡遠表示,有些晚期肺癌患者已經不適合手術,除了放化療以外,仍有標靶藥物可做選擇,肺腺癌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目前健保已給付第一代、第二代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藥物,即TKI類藥物,大幅提升治療成果。
但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於使用這類標靶藥物後,多半還是會在一年左右,便因為抗藥性等因素,疾病再度惡化,而EGFR突變者約有6成會出現腦轉移;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可採雙標靶治療的方法,讓顱內控制率更好、顱內控制率達80%,大幅減緩顱內癌症的發展時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