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報導】
49歲的莊先生,兩年多前肚脹不舒服,照胃鏡、做心臟超音波都正常,抽血檢測CA153腫瘤指標卻超出正常值,胸部X光及電腦斷層檢查(CT)顯示左上肺有5公分腫瘤,經切片後證實為肺腺癌合併縱膈腔、鎖骨下淋巴結及頸椎轉移,是第四期肺癌。
儘管EFGR基因檢測陰性,但莊先生抗癌意志堅定,積極接受化療,有一段約一年的穩定控制期。之後改用EGFR標靶藥「得舒緩」,但腫瘤十分頑強,用藥一段時間,很快效果不如預期。由於腫瘤細胞EML4-ALK基因檢測陽性,他自費服用ALK抑制劑「截剋瘤」標靶藥,效果非常明顯,腫瘤明顯縮小,副作用也較小。
不過,經九個月穩定控制,腫瘤又跑出來且出現腦轉移,莊先生決定做立體定位的「加馬刀」放射線治療,除了化療,並持續自費使用「截剋瘤」標靶藥,病情穩定控制中,只是目前無健保給付,負擔較大。
由於莊先生的母親多年前也因肺腺癌病逝,這兩年多來抗癌過程雖艱辛,他依舊勇敢面對,每天持續跑步。積極上網找資料,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策略,「不能什麼都丟給醫師。」他說,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很重要,遇到問題一定要跟醫師討論找出解決方法,醫師會站在病患立場,想辦法共同對抗癌症。
歡迎上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下載衛教手冊:
希望之路~面對肺癌
免費諮詢:0809-010-580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