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2.jpg)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又以肺癌最致命。近來相繼傳出鄧麗君二哥、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翁雯柔等人因為肺癌而過世,但因肺癌症狀不明顯,不易早期發現。
不抽菸 沒咳嗽 肺長滿腫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曾收治一名患者,年約五、六十歲的教師,不抽菸,到醫院體檢,才發現兩邊肺葉全長滿了腫瘤,多得嚇人,「這名患者完全沒有咳嗽症狀」。治療兩年多,患者原本病情穩定,還能出國旅遊,最終仍不敵肺癌摧殘過世。
戴承正說,腫瘤若沒碰到氣管、神經,不會出現咳嗽症狀,除非健檢,否則難以察覺肺癌。不過,若一直咳嗽、有痰、體重下降,還無緣無故發燒,就要警覺是否罹患肺癌。
腫瘤小 位置差 未必能開刀
「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不過,戴承正坦言,能不能開刀,不只關係到腫瘤大小,還有患者運氣。有人的腫瘤雖然小,卻沾黏到肋膜,或不偏不倚長在肺門處,像是支氣管進入左右兩大肺葉的地方,就只能改用其他方式治療。
對於沒辦法開刀的患者,目前有化療、放療和標靶可以選擇,待腫瘤縮小之後,再評估是否可進行手術。
傳統針劑化療 易有漏針問題
至於還有機會開刀的早期肺癌患者,若臨床分期在第一期B以上,戴承正建議採取輔助性化療,化療雖不能保證不復發,卻能減少復發的機率。
傳統化學治療以針劑居多,因用藥時可能有漏針問題,加上有時候要做人工血管,可能斷掉、感染或堵塞,對患者較不方便,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在使用上就方便許多。
口服化療藥物 調整給藥方式
戴承正說,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如溫諾平,可以讓患者回家服用,免去經常往返醫院打針的不方便。在口服的給藥方式上,也有不同給法。過去,醫師會給病人一周的藥,一次吃完,他說,新的給藥方式則是拆兩次或三次給藥,因為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期為48小時,兩天吃一次,讓體內藥物維持一定濃度,殺死癌細胞。
由於化療針劑毒性較高,併發症也較多,包括血球降低、容易感染、口腔潰瘍、有機溶劑可能造成過敏等等。相對來說,口服藥物副作用較少,只有少部分病人仍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戴承正說,分散給藥、調整給藥劑量,也能進一步減少副作用。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肝功能障礙,則不建議服用。
【2010/03/28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