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林秀美/報導】
迎戰肺癌5原則
原則1:坦然面對感受,避免自怨自艾。
原則2:建構其他生活重心,積極參加病友會或擔任義工。
原則3:樂觀面對、用心計畫生活。
原則4:養成閱讀健康資訊、雜誌及搜尋醫藥網站的習慣。
原則5:積極與醫師溝通。
案例故事:肺癌末期 老陳抓住機會
40多歲的老陳,來自後山,開大卡車為生,為了提神跑長途,他幾乎菸不離手。一年半前,突然咳嗽帶血、胸部疼痛,差點發生車禍。求診發現肺癌末期,並轉移到骨頭及腦部。
老陳不甘心人生畫下休止符。他戒掉20多年的抽菸習慣,勇敢對抗癌症。先接受化療及頭部電療,期間併發放射性肺炎、喉痛及食道發炎,痛苦不堪;7個月前改用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明顯改善,也少有副作用,「好像重新活過來」,他樂觀地告訴醫師,「我要回去工作啦!」
肺癌,曾令人束手無策。但隨著醫學進步,「積極治療就有機會」。
阮綜合醫院胸腔科醫師楊宗憲說,台灣每年新增肺癌病例近八千例,是癌症死因榜首。其中以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居多,約占8成;不少名人皆因罹患非小細胞肺癌死亡,例如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從罹病至辭世僅7個月時間,治療肺癌須分秒必爭。
然而,楊宗憲發現,國人對肺癌常見5大迷思:
迷思1:肺癌沒有症狀?
楊宗憲說,初期肺癌幾無症狀,但透過胸部X光檢查有助發現肺葉邊緣1.5公分至2公分的病灶;痰液細胞學檢查,可幫助診斷肺中央病灶;電腦斷層檢查亦有助發現肺內更小病灶。
此外,如有長期咳嗽不癒、持續胸痛、咳嗽帶血、氣喘或哮喘、肺炎或支氣管炎一再發作、頭部或臉部腫脹、體重減輕、疲倦等,應及早就醫檢查。
迷思2:抽菸才會得肺癌?
不抽菸或常吸二手菸、長期接觸環境中的化學汙染物質者,都有機會罹患肺癌,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罹患肺癌,建議每年應接受一次檢查。
迷思3:戒菸後 就可避免罹患肺癌?
答案是否定的。戒菸後罹患肺癌的機率仍存在,只是機率減小。像知名義工孫越戒菸20年後得到肺癌。幸而發現得早,手術後得以痊癒。
楊宗憲說,研究顯示,假使1天抽1包,吸菸20年,戒菸後5至9年罹癌風險為不吸菸者7倍;10至14年後仍有5倍;15到19年還有3倍風險。戒菸20年,罹患肺癌風險為不吸菸者的1.7倍。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吸菸。
迷思4:肺癌有藥可治療嗎?
楊宗憲說,現行肺癌治療準則為第一線化療,若病情復發或惡化,再進行第二線標靶藥物治療,但僅5成患者能進入二線治療。
8月初,世界肺癌醫學會公布最新治療策略,先行使用第一線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可顯著延緩非小細胞肺癌惡化,並延長存活時間。
迷思5:如肺癌已無法手術,是不是代表活不久?
楊宗憲說,假使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表示發現得早,預後也較好。但不能接受手術的病人,還是可依病情選擇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未必就沒有機會。
二線才用標靶 喪失黃金治療
楊宗憲指出,未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平均存活期約4至5個月;患者若非主動篩檢,往往難在初期就被診斷,就算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已是肺癌晚期,平均存活期也僅6至8個月。
楊宗憲說,目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準則中,第一線通常以化學治療為主,當治療失敗,才會使用第二線標靶藥物,造成患者喪失治療黃金期,整體存活期不足1 年。
化療合併標靶 存活突破一年
但近年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已有新突破。楊宗憲說,第一線化療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存活期突破1年。新英格蘭期刊研究顯示,血管新生抑制劑合併化療來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整體存活期達12.3個月,腫瘤反應率為單純化療之2.3倍。
楊宗憲提醒,癌症的康復不能完全依賴醫藥,調整生活型態、加強心理調適,皆有助於延長壽命與提升治療成果與品質。
【2009/11/22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