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到化療 兩階段營養補給
【元氣周報/記者簡慧珍/報導】
「肺癌病人要多吃潤肺的補品嗎?」、「吃什麼最『顧肺』?」、「什麼食物和藥材可以增強免疫力?」患者和家屬經常提出這一類問題,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羅綸謙說,肺癌患者進補與食療的大原則跟一般人相同,都是因人而異,需要醫師按照個人體質與健康現況開立處方,不能一味藥吃遍天下。
■ 發病初期 體力尚佳
1.依體質增強免疫力
剛發現肺癌時,病人身體況狀還不錯,羅綸謙建議「扶正驅邪」,免疫力是所謂的正氣,癌症是邪氣,這時期正氣壯,驅邪為主,患者宜積極尋求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請中醫師針對體質開藥,例如口乾舌燥、手心和腳底發熱但體溫正常,屬於虛火的患者可飲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降低虛火增強免疫力。
2.多補充自然營養品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李婉菁也說,一開始確診罹患肺癌,尚未接受化療之前,趁著體力不錯、胃口還好的時候趕快攝食營養品,「能多吃就多吃」,當然不是隨便亂吃或猛吃垃圾食物,而是多攝食自然食物及增加點心的分量。
3.三餐外加點心攝取
本來三餐之外不吃點心,可以在早、午餐與午、晚餐之間各增加一頓點心,點心的內容加料,如果喝一瓶240cc牛奶當點心,就在牛奶裡加麥粉;如果喝鮮魚湯,湯裡多放一把麵和蔬菜,提高蛋白質、澱粉、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取量。
■ 治療階段 疲累變瘦
進入化療、電療的階段,陸續出現惡心、嘔吐、食欲差、腹瀉、咳嗽、氣喘、胸悶與倦怠等副作用,大部份病人體重直線下降,累到只能躺著,家屬都會急著把病人的體重和體力補回來。根據羅綸謙的經驗,80%病人會找中醫師治療,一方面想借助中藥克服癌症,另一方面希望降低惡心、嘔吐和倦怠等副作用。
1.按摩穴道 減緩副作用
「我們做舌診、脈診,使用現代化醫療儀器精密診斷」,他說,目前常為肺癌病人針炙、按摩,最常按摩的是內關穴,位置在手腕內側,三指幅以下的中點,不時按摩可減輕惡心感,大多數患者做穴道針炙、按摩之後,改善化療、電療副作用,晚上睡眠較安穩,白天有精神,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2.營養均衡 吃潤肺食物
沒體力就沒元氣,但「不能濫補,飲食應該多元化、均衡化」,羅綸謙說,體力大不如前、免疫力也不好(正氣虛弱)的治療期,以扶正為主,多吃蔬果等天然食物之外,百合固精湯、生脈散對氣不足的肺癌患者會有幫助。
生薑汁滴在舌下可緩和惡心感,服用平胃散、橘皮竹乳湯可減少嘔吐不適感,百合、白木耳、麥門冬、燕窩都是潤肺的食物,不過燕窩價格昂貴又牽涉生態保育的問題,中醫師會告訴病人,白木耳的營養和燕窩同樣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而且平價、量多、易燉煮,人人吃得起。
3.吃堅果類 補充微量元素
營養師的飲食主張和中醫師大致相同,但建議多吃堅果類,杏仁、松子、南瓜子都不錯,李婉菁表示,堅果含有鋅等微量元素,不但幫助身體抗氧化,還提供高熱量,萬一真的吃不下,患者和家屬只好考慮吃市售營養品,每1cc熱量達1.5至2大卡,缺點是不便宜,一瓶約165元,每天喝兩瓶,積年累月花費可觀。
【2009/06/28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一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議員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吳淡如也驚爆「疑似肺癌前期」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需要肺癌篩檢? 不吸菸女性可風險預測
專題/癌症中的三冠王 必知肺癌四大驚人事實
肺癌防治論壇/經濟學人亞太報告 台灣缺肺癌國家級防治策略
肺癌防治論壇/評分掛蛋 肺癌心理照護急補破網
肺癌防治論壇/LDCT篩檢 首重菸槍、肺癌家族史
肺癌防治論壇/新藥給付嚴 專家:應調部分負擔
仿妝夭后肺腺癌早逝 醫師呼籲避免移動汙染源
增肺癌存活率/最快明年6月 低劑量電腦斷層納國家篩檢
增肺癌存活率/結合跨部會資源 空汙費、碳費、菸捐等挹注肺癌防治
增肺癌存活率/學者呼籲 制定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
增肺癌存活率/專家疾呼 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肺癌新國病/早篩+精準治療 提高存活率
70歲飛人不抽菸 診出晚期肺癌
揪早期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最有效
下背痛臥床不起,竟是晚期肺癌轉移!肺癌7大警訊勿輕忽
老菸槍、肺癌家族史接受LDCT 部分補助最快明年中上路
標靶第一線 用對時機及順序 晚期肺癌藥物接力 延長存活期
不抽菸也得肺癌?空汙、油煙、慢性病都危險!50歲後可做斷層
健保資源有限 自費醫療陷兩難
肺癌病友團體少 患者珍惜交流機會
猜你喜歡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