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歲的潘小姐沒抽菸、作息正常,但有肺癌家族史,年初健檢發現肺部有1公分「毛玻璃狀」結節,嚇得跑了3家醫院檢查,追蹤3個月仍未消失,醫師建議切除竟是第一期肺腺癌。
收治患者的台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博奎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臨床上經常有患者因健檢發現肺部長結節,整天擔心罹患癌症,影響生活,但實際上結節成因很多,可能是感冒發炎留下的疤,也可能是零期癌或一期癌,但機率相對小。
徐博奎說,國外研究發現,健檢發現的結節僅1成為惡性,另有多達9成是良性,一般來說,會建議民眾先追蹤,隨後視年紀、家族史、結節型態或大小決定是否切除,若是追蹤期間結節有變大、變得實心,也會建議切除。
過去要切除結節,必須先請放射科醫師利用電腦斷層找出病灶,在附近以染色、螢光劑標記定位或置放線圈、定位針來定位,再以手術取下病灶進行病理化驗,以釐清毛玻璃結節病因。
不過,民眾在定位過後,常常得等上1、2個小時才能進行手術,若以定位針定位,恐得躺在病床上等待手術,一動也不能動,經常引發民眾抱怨。
為此,北榮發展一站式服務,在手術房中直接以類似GPS導航的電磁導航探針定位,並立即進行胸腔鏡手術,可望節省2小時等待時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