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編12.2億免疫療法 癌友問誰能先用?
出席論壇的專家包括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執行長賴基銘、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柯博升、台北榮總胸腔外科主任吳玉琮、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主任,以及澳洲名醫Dr. Steven Kao。
陳育民指出,目前肺癌治療的最大困境為抗藥性,且化療、標靶藥物等副作用較大,免疫療法問世後,讓晚期肺癌治癒成為可能,喚醒自體免疫細胞,來殺死癌細胞,對某些患者成效良好,甚至可能治癒。
陳育民表示,如何選擇適合免疫療法的癌友,包括癌症期別、癌症種類,是免疫療法亟需突破的地方。12.7億元經費有限,如何將預算用在刀口上,拯救最多的癌友,考驗健保署的智慧。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6、7成病人發現時已是晚期,目前有EGFR及ALK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使用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但對無法使用標靶藥物的晚期肺癌癌友,免疫療法成為延續生命的一線契機,因此晚期病友將此視為治療曙光。有許多病友及家屬打電話至基金會詢問,「健保何時才能給付免疫療法藥物?」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陳真慧說,決定哪些新藥納入給付,主要考量是成本。健保開辦不到20年,醫療費用大幅成長,原本僅2000億元,現在已經高達6000多億、大約增加三倍,但醫療預算占國內GDP只有5%至6%,幾乎沒有改變。
陳真慧指出,抗癌新藥昂貴,且患者人數相對較少,在有限總額下,納入健保必須考量更多層面。免疫療法迄今仍無共識,但為了照顧癌友,健保署明年度編列12.7億元用於免疫療法,最近邀集專家學者開會,正積極討論給付要求和適用規範。
陳真慧表示,現行最高自付藥品費用為200元,健保署考慮過提高病友部分負擔上限,不過,標靶藥物、免疫療法費用昂貴,一年可能得花3、400萬,即使病友自付一成,也得自付3、40萬,許多家庭無力負擔,因此需要整體考量。
陳真慧表示,給付規定初步擬定了治療效果、治療效益等方向,並參考藥物經濟學,傾向政府與藥廠間的風險分擔,模式與口服C肝藥物給付相似,一旦成案將提至共擬會議,希望明年順利上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2021癌症論壇/成功接續治療 關鍵在克服抗藥性基因
2021癌症論壇/免疫療法 鞏固三期肺癌治療成效
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選藥 贏在第一線
2021癌症論壇/不抽菸女性 肺癌風險預測將上線
2021癌症論壇/肺癌接力治療 要靠基因檢測
不抽菸、常運動,竟然肺腺癌!IC大廠副董喻銘鐸的罹癌告白:別輕忽肺結節
2021癌症論壇/2+3代標靶接力用藥 延長晚期肺癌存活期
「新國病」肺癌6成確診時已是末期 年奪近萬命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議員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吳淡如也驚爆「疑似肺癌前期」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需要肺癌篩檢? 不吸菸女性可風險預測
專題/癌症中的三冠王 必知肺癌四大驚人事實
肺癌防治論壇/經濟學人亞太報告 台灣缺肺癌國家級防治策略
肺癌防治論壇/評分掛蛋 肺癌心理照護急補破網
肺癌防治論壇/LDCT篩檢 首重菸槍、肺癌家族史
肺癌防治論壇/新藥給付嚴 專家:應調部分負擔
仿妝夭后肺腺癌早逝 醫師呼籲避免移動汙染源
增肺癌存活率/最快明年6月 低劑量電腦斷層納國家篩檢
猜你喜歡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男性40歲後頻尿 小心「男人癌」上身 少吃高脂肪食物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發現幽門桿菌到確診約3.4年 胃癌患者多數有2症狀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台師大研發新抗癌有機化合物 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直腸癌肛門全切除?器官保留治療術讓他不須裝人工肛門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歌手朱俐靜、邰肇玫 癌後愛上不完美的自己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2021癌症高峰論壇/譚敦慈 用吸油煙機、少清潔劑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不中斷 關鍵在營養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
2021癌症論壇/抗癌新紀元 海陸空夾殺癌細胞
2021癌症論壇/CAR-T免疫細胞療法 挑戰治癒癌症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2021癌症論壇/邰肇玫:從癌症畢業 我真心覺得自己會好
不菸不檳,口腔長期破皮也罹癌!注意口腔癌7大危險徵兆
廖啟智胃癌逝/健保署長:常跑腸胃科照胃鏡 不如戒斷一事防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