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董事長林崑海頭頸癌病逝 醫:不手術難撐過2年
「海董」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今凌晨2時於高雄榮總辭世,享壽68歲,傳他因頭頸癌末病逝。醫師表示,頭頸癌好發中壯年男性,多因抽菸、嚼檳榔等危險因子所致,若出現不明潰瘍、腫塊或吞嚥困難,應盡快就醫接受手術治療,若僅靠藥物治療「可能撐不過2年」。
頭頸癌是許多癌症的總稱,原發部位不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外科主治醫師楊政杰表示,不同於一般癌症常出現在壯年或老年後,頭頸癌、口腔癌發生時間更早,除了生活習慣、環境因素,近年口腔癌年齡更下降到青壯年。
好發於中壯年的「頭頸癌」,台灣男性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為發病年齡較年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減少近18.3歲,因此被稱為「最短命的癌症」。國外研究指出,許多病患因疫情而延遲治療,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過去也呼籲,癌症進展不等人,勿停止就醫。
男性常暴露於菸、酒、檳榔等高致癌因子,故罹患頭頸癌機率相較女性高。楊政杰表示,頭頸癌致癌因子與抽菸、吃檳榔習慣有關,若暴露時間越早,罹患頭頸癌時間也越早,過去統計罹患頭頸癌多為勞工階層,有香菸、檳榔等病史,可能董事長早年為了事業打拼,才有這些習慣。
媒體報導林崑海罹患晚期頭頸癌約2年,但不肯開刀,僅接受藥物治療。楊政杰說,像是血液、淋巴癌等會全身循環,很難用局部手術切除,不過像頭頸癌這類的固體癌症,原發部位是固定,都會建議盡量手術切除,畢竟癌症是惡性細胞發展成腫瘤,最好還是手術切除。
楊政杰指出,有些患者可能不想接受手術,或身體有重大疾病,包括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或曾經腦中風等,慢性疾病讓患者無法接受麻醉進行手術,則可以選擇放射線治療固體癌症,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像是鼻咽癌直接以放射治療效果極佳。
楊政杰說,若不手術、不放療,僅採用藥物治療,對於治療固體癌「效果不是很好」,因為藥物只能抑制癌症生長,沒有辦法根治,只有手術切除才有機會治癒,以過去臨床上碰到病人,「若只用藥物治療,撐幾個月、一兩年就很極限了」。
只要口腔周圍有異狀,建議應及早就醫治療。楊政杰提醒,若口腔周圍出現潰瘍、破皮、嘴巴張不開、吞嚥或發音困難、或頸部出現不明腫塊,超過2周並未好轉,就有可能是頭頸癌、口腔癌徵兆,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千萬不要誤以為嘴破是火氣大延誤治療,建議由醫師判斷,看身體出現不明潰瘍,是否因壓力性、熬夜或因癌症所致。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預防口腔癌 醫師:留意五大症狀速就醫檢查
檳榔汁吐掉就不會罹癌? 醫師:纖維摩擦口腔也會癌變
健保大數據/110年鼻咽癌門診人次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鼻咽癌治療特色院所
未健檢難發現!近三年鼻咽癌人數減少恐因疫情影響
每年就醫人數約兩萬人 健保大數據揭鼻咽癌患者這年齡層最多
如何早期發現鼻咽癌?專科醫教你看懂鼻咽癌腫瘤位置、分期與治療方法
亞洲人好發!權威醫揭鼻咽癌3大危險因子 6大症狀與預防方法一次看
普丁臉頸腫脹疑似罹甲狀腺癌?醫:出現5症狀要提高警覺
口腔癌患者吞嚥說話困難 語言治療、營養諮詢可改善
口腔正常卻流鼻水 確診竟是口腔癌三期腫瘤竄向鼻竇
中年男長期鼻塞、鼻涕帶血絲 檢查確診罕見癌症
拔完智齒疼痛難忍竟釀口腔癌 醫:超過2周要盡速就醫
最短命癌症!醫:頭頸癌發病時間早 死亡平均59歲
年逾萬人罹頭頸癌 口腔頻潰瘍、吞嚥卡卡快就醫
口腔癌大腫瘤占據看不到嘴唇 移植重建
臉長惡性腫瘤遮住嘴唇 醫耗時12小時移除、重建唇部
頸部發現腫塊並持續變大 醫正子攝影追出扁桃腺癌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體內缺乏這種酵素 喝酒易提高罹癌風險
一年3000人死於口腔癌 為何多年檳榔轉作成效有限?
《寄生上流》朴素丹年僅30歲罹甲狀腺乳突癌! 醫揭「7危險徵兆」:幾乎都是女性
口腔癌要命 吸菸嚼檳榔須定期篩檢
每年3000人死於口腔癌 亂吃這東西傷嘴又致癌
《綜藝大熱門》資深樂手食道癌病逝!罹癌者9成為男性,初期無明顯症狀
癌症治療後嘴痛難耐 北醫專家:誤信這些偏方恐加重
花蓮慈濟醫院研究中草藥治腦癌 登上《自然》期刊
三成口咽癌染HPV病毒 台大長庚名醫:男性要打HPV疫苗
影/電療後…他1天暈3次倒垃圾人也倒 中榮推健康護照
喝水嘴角流出被當顏面神經麻痺 轉診檢出下頷腺癌四期
聲音沙啞5個月,一查竟是癌? 醫師提醒:不痛不癢的聲音嘶啞最危險, 超過2週就要查!
猜你喜歡
何時該切除食道?醫師詳解食道癌手術過程及術前術後照顧
乳癌拖2年乳房內鈣化如「降雪」斑駁 醫苦勸治療才改善
營養狀況是抗癌關鍵!營養師:治療期補熱量 恢復期均衡吃
50歲男血便以為「痔瘡出血」 竟是直腸腫瘤
晚期肝癌免疫組合延命大突破 無奈高藥費阻礙治療路
無痛換水大腸鏡 揪息肉效果更好
把硬塊當粉刺,竟變9公分腫瘤!一位乳癌患者的教訓:「怕痛」,最後可能才要命
月經不規則、停經後出血 醫籲:盡速就醫
預防口腔癌 醫師:留意五大症狀速就醫檢查
乳癌成文明病每36分鐘增1例 妙齡女4大問題釀病纏身
海扶刀精準度大躍進!國衛院模擬技術縮短40倍手術時間
每年就醫人數約兩萬人 健保大數據揭鼻咽癌患者這年齡層最多
常常胃痛會不會是胃癌?醫師曝胃癌最大危險因子
輕忽小腫塊⋯腫瘤塞滿她乳房 醫嘆:早期治療可少受苦
乳癌患者副作用致手指僵硬 針灸及中藥調理後緩解
再生醫療超級昂貴 CAR-T新藥抗癌費用逾千萬元
如何早期發現鼻咽癌?專科醫教你看懂鼻咽癌腫瘤位置、分期與治療方法
乳癌術後運動 3種訓練增免疫力、降副作用
我是癌友9/厭世、孤獨、我要活下去:找人聊聊的重要性
消除腫瘤只靠清除癌症幹細胞足夠嗎?張金堅詳解癌症幹細胞真面目
未必會變少奶奶!免疫加化療 提高三陰性乳癌治癒率
為什麼通過症狀早期發現不容易?醫師詳解食道癌危險因子、檢查及治療方式
亞洲人好發!權威醫揭鼻咽癌3大危險因子 6大症狀與預防方法一次看
婦人沒抽菸卻咳血得肺鱗癌 靠多重療法才撿回一命
檳榔汁吐掉就不會罹癌? 醫師:纖維摩擦口腔也會癌變
未健檢難發現!近三年鼻咽癌人數減少恐因疫情影響
健保大數據/110年鼻咽癌門診人次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鼻咽癌治療特色院所